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本文选取国内外12个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各排名机构的指标体系,既有区别,又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和动态。大学评价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产出指标为主导,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相结合,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合理分配,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匹配,增设国际化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职前—职后"的重要衔接期,师范生对自身教育实践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及认同。本文采用问卷法,以864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探讨教育实践满意度对师范生认同感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教育实践满意度正向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分别在教育实践满意度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也在二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分别在教育实践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感、心理契约与职业认同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永灿  张建卫  赵辉 《科研管理》2022,43(11):65-72
团队创造力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项热点主题。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18年中外团队创造力研究的时间分布、热点及知识基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研究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创造力研究的知识基础较为相似;国外研究热点侧重于影响团队创造力的互动因素及其结果变量;国内则较多关注其内涵结构、研究对象及方法。未来我国团队创造力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情境、提升机制四个方面实现转变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工资制度变迁历程的梳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工资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机理,即制度变迁的内外部动力、变迁的主体、变迁的方式与特点、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表明,我国高校工资制度的变迁是一定时期价值观的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学校本位的一场博弈,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其变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极变革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前—职后的重要衔接期。师范生对自身教育实习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及认同。以864名在读师范生为样本,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获益感为促进机制和以角色压力为抑制机制的双重中介模型,并引入重要他人支持这一调节变量。结果发现:教育实习既能激发师范生职业获益感进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也易使师范生产生角色压力进而削弱其职业认同感。重要他人支持起到缓冲作用,正向调节教育实习与职业获益感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教育实习与角色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