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琥珀》这篇课文语言精确,说明清楚,条理分明。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和科学小品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从整体入手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边读边议,弄清文章的思路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以什么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求异思维常见诸报端杂志,一时成了研究的热门。其意无非是:不拘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得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这些特征,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说的思维的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三大特征。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求异思维,确实可以开拓学生思路,甚至会导致创新,这是应当重视的。然而过分夸大其作用则是有害的。现在有的文章认为求同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课堂上,我们总是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定的思维路线,最后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是一种非创造性思维。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文贵以情动人。信,特别是亲人、学友间的通信,往往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教学中,我试着用写信这一心理反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一)引导写记叙文,使学生产生“假如我是当事人”的感觉小学生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论是记人的记叙文,还是叙事的记叙文,只要学生产生了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是能写出好文章的。我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条件回信”题:重庆市某小学六年级小勇同学给你来信,说他很想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  相似文献   
4.
《小蝴蝶花》(六年制小语第六册32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借物喻人,文字浅显易懂,富于情趣,寓意深刻,是向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的好教材。从纵向看小蝴蝶花的思想变化经历了“自傲→自馁→自悟”三个阶段;从横向看,小蝴蝶花在每个阶段又存在着内在的思想变化。因此,教学应紧扣教材重点,用“表解法”引导学生用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于训练中有机渗透正确思想方法教育。 (一)探究线索,抓住脉络,为认识重点作铺垫  相似文献   
5.
教学《鲁班学艺》(第十二册第22课)这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认识鲁班学艺的成功,是由于他决心大,学习刻苦,尊敬师傅,牢记师傅的教导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一、根据课后问题,读懂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虽然较长,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十分清楚。文章是按“上山途中—→坐等师傅—→考试过关—→勤学苦练—→学艺成功—→师傅满意—→别师下山”的发展顺序描述的。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第一题中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广大语文教师热衷于“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探讨,意在从理论上弄清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的实质,并运用系统科学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从实践上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症结——花费的学时多,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提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途径。 (一) 最优化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巴班斯基将其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吴文侃等译《试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64页)他认为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最优”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如一个教学新手与一个特级教师相比,教学效果会有差异,但从各自的具体条件来说,两者都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来组织语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总趋势。整体原理告诉我们:研究问题应当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部分内在的臣大潜力,去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除了考虑到某册、某年段、直至全套教材编排意图、方法、特点及其联系外,主要应实行整组备课,把握单元训练的整体性;同时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体现整体性的原则。本文试以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为例,谈谈怎样运用整体原理,把握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切入文章主题,加深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就写了“我”把养花当成生活中的乐趣。教学时,根据这一内容,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切入文章主题。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呢?学生读课文后,很快就从文章最末一段找了出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重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文训练中,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千方百计让他们动脑动手,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逐步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形式。通过探索,我的作法是:“全面检查、集体修改、互相评议、引导点拨。”具体地说就是每次作文教师全面检查、浏览一遍,初步分成两大类:好的较好的、差的较差的,掌握本次作文中带倾向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