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提供了低成本的路径。但摆在人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在线培训的质量。从有效教育与学习的根基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在线形式的教育要想保证高质量,必须将教师以及传统的教育过程纳入在线模式之中。基于此,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6年开始正式将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师培训领域,并在充分考量受训者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实践机制作了诸多的创新。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尽管在辅导教师的任命、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在线学习的真实性等方面还需克服诸多困难,但由于这种培训模式既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成功地将教师以及传统教育过程纳入其中,所以其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前提下,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生态学研究领域中,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可谓两面较为鲜明的旗帜。前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印刷术并为"电的身体"高唱赞歌,后者则对印刷术所促生的文化传统极力赞赏而为"电视"的"祛童年化"忧心忡忡。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其在今天早已发展成了一种巨大的"融合媒介"。从某种意义上看,他既强化了所谓的"书写技术",又加速了"信息边界"的消失。他所促生的一种宽泛的知觉场,并没能把人类社会重新带入紧密联系、凡事深深卷入的"部落时代"。相反,人们躲在那些大小不同且紧密联系的视窗背后,联系愈紧密却愈发孤独。这也就提醒人们,一定要谨慎对待教育中的技术设计、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理性力量应用于教育的结果,教师身份的"祛魅"具有些许积极的意义,但也使其陷入了"祛魅"的悖论中。在现代性危机前,救赎的处方只能是寄望于教师身份的"返魅"。只有似冯志远一样具有人性之"魅"的教师才能引导那些懵懂的心灵"回家"。  相似文献   
4.
教育规律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是教育科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从建国至今的六十年里,教育规律的研究实质上只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里,教育规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显著,但在教育规律的概念界定、具体内涵、分类、具体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提供了低成本的路径。但摆在人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在线培训的质量。从有效教育与学习的根基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在线形式的教育要想保证高质量,必须将教师以及传统的教育过程纳入在线模式之中。基于此,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6年开始正式将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师培训领域,并在充分考量受训者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实践机制作了诸多的创新。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尽管在辅导教师的任命、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在线学习的真实性等方面还需克服诸多困难,但由于这种培训模式既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成功地将教师以及传统教育过程纳入其中,所以其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前提下,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他者性原则主张从"伦理学"的意义上建构主体性,把"为他者负责"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与显现的金律,以调和主体间的冲突.幸福与他者性原则有着一种命定的巧合,为人的幸福着想的教育必须始终以他者性原则为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技术类的课程之一。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从原来扮演的“配角”成为“主角”,所有的学校课程都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将是所有课程的一项基本要素。作为一门定位于基础性、工具性、应用性地位的课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便是其潜在的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过程中伴随着三种较为流行的观念:一,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改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模式;二,认为"信息表征的多媒化"扩展了学生的知觉能力从而更有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三,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本文从技术的可行性与教育活动内在需求等不同角度进行剖析,指出了可能导致的技术滥觞危机.  相似文献   
9.
脑是我们赖以记忆、思维和学习的基础,因此,良好的教学必定是与人脑学习机理相容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极力营造和谐、充满爱意的学习氛围,必须选择难度适中且以多种方式持续呈现的学习内容,以使学习者“浸润”在学习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资源可界定为包括人力、物理环境以及文本信息三种资源形式的综合体。从这三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优质化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条件毫无疑问地起着前提性作用。经济条件的这种前提性作用同时也充分地表现在当前各地所采取的生成式或扩张式两种教育资源优质化发展模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