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沐昂不仅是明代前期云南政治上、军事上的权要,也是云南文化界领袖群英的人物。其所著《素轩渠》,是他四十余年思想的感情的结晶;他编辑的《沧海遗珠》为当时省际、国际文化交流的奇葩。从实绩看,沐昂在明代文学史上是有一定贡献和影响的人物。·惜乎五百年来未见有人探讨,本文试对其在明代文学上的贡献作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2.
香格里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美籍华入科学家方宝贤先生回云南丽江故乡,听到许多有关香格里拉的说法,发现他们的观点与小说中虚构的香格里拉相差甚远,便请他夫人从美国图书馆寻找有关香格里拉的最新资料后电传至昆明。离昆前他一再嘱咐云南师范大学本文典、余嘉华两位老师把资料译成汉语供香格里拉迷们参考。现根据方先生提供的资料编译成《香格里拉之争》一文。全文分三部分:一、词典释义;二、香格里拉和喜马拉雅山;三、香格里拉“发现权”之争,最后是香格里拉在何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代木氏土司对东巴教的认同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木氏土司在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上有很强的认同感,既未丢失民族传统文化,又引进汉藏文化;既满足了境内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需要,又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木氏对佛、道、东巴诸教信仰程度因人而异,但非以教压教;在经济和寺庙的建筑上对各教的支持有强有弱,但未剥夺某一教的权益.木氏对宗教的举措,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有利于社会安定、政权巩固.  相似文献   
4.
杨世光,是当代有成绩的散文作家。一九四○年生于中甸县金沙江边的拉同里村。一九六四年大学毕业后在丽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十六年,一九八一年调至昆明,在云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工作,现为副编审、中国怍协会员。他是多面手,在文学领域的好几个方面都留有他探索的足迹。他整理发表过《创世纪》(与赵净修合作)、《黑白之战》、《猎歌》、  相似文献   
5.
我在《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一文的结尾,曾经说过:“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还有一部分是描写民族风俗习惯、壮丽山河、名胜古迹、气候物产的,我们姑且统称为‘风物诗’,这也是边塞诗中人们常常谈到的内容。判断这些诗歌的价值,主要看它是否真切、传神地描写了边疆民族风物,诗中是否蕴藏着对祖国山河深厚的感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索,算是对前文的一点补充。唐代反映云南风物较早的诗人,当推骆宾王。他曾随军西域,后宦游蜀中,有人考证他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现在,已经三十二周年了。这位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活的后期,在党的教育关怀下,逐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在一九四三年以后,以极大的革命热院,投入了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尖锐、激烈的斗争中,写下了一批政论、文论、讲演、序、跋、书信。这些杂文,或直指时弊,切中要害;或援古论今,深刻有力;或怒斥顽敌,痛快淋漓;或隐喻曲笔,发人深  相似文献   
7.
杨一清在明代诗坛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杨一清诗宗唐学杜,在思乡、咏怀、忧时、写景、友谊等方面都有佳作。其诗内容丰厚、感情真挚、风格多样。他与李东阳同为明代中叶以复古为旗帜进行诗歌革新的先驱性人物,直接影响了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在明代的诗坛上应有一席之地。今本文学吏无他,不够公正。  相似文献   
8.
戈阿干,1936年生,原名和崇仁,丽江县五台乡人。在丽江读完小学、中学,一九五七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回故乡从事中学教学及新闻报道工作。一九七九年调省文联任《山茶》诗歌编辑。一九八一年进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学习,现为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副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根据民间神话传说创作的长诗《格拉茨姆》、《查热丽恩》、翻译整理的民歌集《玉龙山情歌》、《纳西族祭天古歌》(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学集成卷,承担纳西象形文翻译注释工作,并被聘为主编)。同时创作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在昆明八年期间,曾为亲友、学生及报刊题词题签,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闻一多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格,是研究闻一多的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多方面学术价值。本文对其中的三十余幅作品作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张含是一位受到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文艺思潮影响,与之呼应而又有突破与超越的诗人。他以独创精神,以“宝石”为着力点,反映了滇缅边境人民痛苦的心声;其诗以情胜,凝结了他对人民、对朋友、特别是对杨慎的真切同情和深厚友谊;他以毕生精力作诗,广收博采,求变求新,自成一家,实为云南乃至全国明代诗坛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