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的异化是当代西方人面临的深层次的生存困境。以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与价值理性的日益被边缘化为表征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当下断裂,是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源。因此,在积极发展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人文精神(价值理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18日,在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上韩庆祥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为主题,围绕大庆精神的历史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概括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庆精神的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使中分国知识子得到了新生,实现了自由。但在特定环境下又让这一阶层的人们陷入困境而难以自由。毋庸置疑,中国知识分子的如此境遇只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它最终会通过否定之否定而使中国知识分子获得更高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者及其产品都因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而走向单面化。这种单面化的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绝对优先获得。因此,当下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决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