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瑜是《药》的关键人物,也是幕后人物,其形象的塑造,凭借的仅仅是康大叔的转述:夏瑜在狱中策反,说了一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遭到牢头痛打后,他说牢头“可怜”。情节虽然简单,但对它的解读,很多人却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第七章写了阿Q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状态下的一段幻梦,这一幻梦是他的革命观的形象图解。解读这一幻梦,有利于我们深入到阿Q的内心世界,理解阿Q革命观的具体内容。下面谨对这一幻梦所显示的革命观怍正反两个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细节描写是《鸿门宴》最成功处,它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呼之欲出。其中刘邦个性最为复杂,文章对他的描写也最为生动。深入细节内部,我们就能对他产生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课外拓展,旨在借助扩大学习范围,增强思维深度,丰富教学内涵,提高阅读质量,养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欲达此目的,拓展时须看准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诗教是什么?诗教是通过对优秀诗的传承,发挥其陶冶功能,提高人的化素养,实现“温柔敦厚而不愚”的教育效果。具言之,分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教材所选的优秀作品中,以态度和表情特点获得永生的人物形象不多,刘和珍是最突出的一个。她的“温和”与“微笑”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纪念“三一八”惨案的文章很多,而只有本文成为名篇广为传诵,其所以如此,主要由于作者采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相貌的描写,纯然是美女化的:其一:“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美的创造。当我们品读流畅的语言,领受高洁的情感,欣赏巧妙的结构时,内心会感到愉悦、满足,于是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相反,语言干瘪,情感卑下,结构散乱,我们一定会觉得有污眼目,于是弃之如敝屣。写作必须讲求美。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收入了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填然鼓之”一语,教材注释道:“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2003年6月版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第一册的注释与此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