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心理学的观点是:“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发展也能促进人对语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21~24日,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届课堂教学观摩会在依山傍海的福建省福鼎市召开。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区举行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共评出一等奖27节,二等奖171节。在本届课堂教学观摩会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教研室吴术兆等9位教师执教了精彩纷呈的观摩课。几位教师在充分体现苏教版小学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了教学重点,科学拟定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有个朋友QQ上的个性签名是"视野决定境界",用在王凌老师的数学教育教学上,还是比较贴切的,正如其给自己的教学主张所作的定位——"立足教学,走向教育"。"立足教学,走向教育",为我们清晰地勾画出了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轨迹。教学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立足教学"当是教  相似文献   
4.
四、关于“角”与“平行和相交”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在“平行和相交”单元,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上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材在编写时主要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  相似文献   
6.
解题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解题教学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环节: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解题之后,围绕原问题再精心设置问题,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不仅在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方面有意义,而且对优化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十几减8、7师:学校鼓号队有15个小号(出示情境图),蓝猫先生借走8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生:还剩多少个小号?算式是15-8。师:15-8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看看算式和小号图,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师: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小组讨论)师:请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A.15-10=5B.8+7=15C.15-5=105+2=715-8=710-3=7D.7+7=14E.10-8=2F.8-5=37+8=152+5=710-3=715-8=7(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一边帮助解释,一边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对算法F,教师当时没有明白学生的意思,故没有板书,只是说这种…  相似文献   
8.
正"也许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一种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即使对待一件琐事,也有很多发挥创意精神的余地。"这是日本京瓷株式会社董事长稻盛和夫所说的。他的那种扪心自问的习惯,实际上可以称之为反思。反思,《辞海》的注解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因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已经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同样的作业,对思维能力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可能是正常负担,而对思维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则可能是过重负担。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与学生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0.
玉兰花香     
是教师节了.   那是一个美丽而又迷人的早晨,薄薄的雾气如烟似纱,朦胧而又轻柔地笼罩在教学楼和操场的上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