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80后"辅导员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群体认同感强,自我意识明显,个性突出;具有亲和力,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表达想法;容易自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差。学校应从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工作上的指导和培训,生活上的关怀和激励这四个方面着手加强这支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读这本《如果我当教师》,为叶老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而感动,感动他在遥远的年代就开始系统地思考教育的价值所在,感动那么多年他一直关注着教育的动向并为之奔走呼喊。虽然他的教育观一度被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但经历岁月的冲刷,依然于今日之教育有太多的意义。他所思考的,是基于国际教育视野的本地化,是基于对人本身存在的高度关注。就这一点而言,叶老所留下的教育观念都是值得后人反复品味的。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铅笔要用到很短。本子要正反两面都写满才换新的。所以,那时的我在上学时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参加各种考试和竞赛。因为只有参加考试和竞赛,我才有机会得到各种奖品,诸如铅笔、本子。领到奖品时的我是最快乐的,因为这意味着我暂时不必为没有学习用品而发愁了。  相似文献   
4.
侯登强 《师道》2010,(7):27-29
文忠的脸上绷得紧紧的,站在我跟前很久不说一句话。“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话语里我传递出批评的意思。“我……我……只是好奇。”“好奇?怎么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呢?”我看着他,他的头低了下去。  相似文献   
5.
侯登强 《师道》2009,(7):112-113
读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知道了他对孩子的那份细腻的关爱和痛彻心扉的担忧。他说:我喜欢孩子.特别是那些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捧着他们白白的小手,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颤.我的眼睛会莫名其妙地湿润……吴非老师何以流泪?我想那是他已经用心读懂了孩子的美好.读懂了孩子的伤与痛。  相似文献   
6.
1.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语文课人文性比较强,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让人乏味单调。想起窦桂梅老师的上课风格,自始至终充满激情,学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7.
侯登强 《家长》2016,(4):22-23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关爱,但最终还是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成长,否则就适得其反。第一次认识子云和他的妈妈是在开学不久的一天下午。当时,我在办公室整理文档,一位女家长猛地推开门,说:"校长,我想向你反映点事。"她神色焦虑,眼里透着哭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希望教室》是台湾苏明进老师的著作,他用叙事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笔调诙谐轻灵,情愫通透晶莹。细细读来,那故事像一朵朵白玉兰花,含着淡淡的清香飘落在心里,送我一个暖暖的春日。  相似文献   
9.
侯登强 《福建教育》2010,(7):124-125
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即使关注教师也仅仅停留在关注他们的教学技能的层面。这样的关注导致教师、教材、学生的分离,使学生的成长处在尴尬的境地,教师也往往把教学“退化”成自己的一项技能。而在书中,帕克·帕默尔这样描写真正好的教学——“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  相似文献   
10.
想起母亲     
侯登强 《山东教育》2009,(10):56-56
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出了门,雨丝仍在飘洒,就像一件雾气裁成的轻裳,软软地贴合在裸露的肌肤上。因赶时间而急躁不安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