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这本来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已作出了明确结论的问题。一九七二年,随着“四人帮”篡党夺权步伐的加快,继“两个估计”之后,他们又掀起了“反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风”的恶浪,矛头直接指向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给这股“反理论风”提供“依据”,惯于玩文弄墨的反动文痞姚文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就是自然辩证法”的荒谬命题,公开鼓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自然科学。姚文元的这个谬论出笼不久,“四人帮”在上海的帮刊《自然辩证法杂志》,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也宣布“开张营业”。这个帮刊中的御用文人,按照姚文元“代替论”的模式,炮制了一篇篇言之无物、笑话连篇、只要符合他们的反革命政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批判当时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第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列宁选集》第二卷274页)“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政治野心所奉行的那条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正是这种哲学唯心主义变种的第一千零一种色调。他们借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依据毛泽东所作的《批注集》,对他的哲学思想特色的形成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毛泽东的哲学生涯始自于延安时期。他在研读哲学时,始终关注的是对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抗战初期国内阶级矛盾变动情况的分析。“实践”和“矛盾”范畴,是地哲学思考的中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毛泽东以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为依托,咀嚼、吸收和消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即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活动的历史。任何历史观(不论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总是要把人和作为人的活动的存在方式的社会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共同的研究对象并不必然地构成不同历史观的共同出发点。相反,如果我们把各种历史观加以比较,就会发现,面对同一个对象,它们常常持有不同的出发点。而且,正是这种不同的出发点,集中而显明地体现了不同历史观的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观的创立,最困难的一步,莫过于确定某种历史观由以立足和起步的出发点了。因为这个出发点是贯穿在某种历史观理论  相似文献   
5.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为论证这一基本概念,马克思提出了两个相关的命题:即“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和“对象化活动”。这两个命题如同经纬、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看出马克思在《手稿》中哪些地方还保留有费尔巴哈的影响,哪些地方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正在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进而对《手稿》作出符合马克思思想演进真实过程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称《提纲》),是马克思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之后,着手创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初期,所写下的两部代表作。虽然这两部作品从写就的时间上看,只有四、五个月之隔,从形式上看,都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手稿》中沿用费尔巴哈类本质术语,初次阐发了他所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实践的观点。这样理解的类本质,事实上是指历史地变化着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这是《手稿》中所达到的最高成果,它构成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前提。人的类本质同劳动异化之间的矛盾,是贯通《手稿》全书的基本矛盾。依据于对这一矛盾的辩证关系的理解,马克思全面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要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