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体制变革的契机,构建以高校-产业-政府为主体的三螺旋体系已成为各国抢占技术高地、提高本国整体实力的重要战略。在对比分析波兰莫拉维茨基计划、日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马来西亚三螺旋创新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得知国家高度重视、主体功能拓宽、发展因地制宜是各国成功构建以高校-产业-政府为主体的三螺旋体系的有效经验。基于此,中国应从深入理解三螺旋理论体系,完善校企政合作框架、深入分析校企政的权责,调整政策内容、遵循产教融合的现有条件,发展三螺旋体系、注重三螺旋体系的质量,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等理论体系、政策内容、体系构建、质量保障上,进一步完善中国产教融合制度,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螺旋体系。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技能能否得到有效提升是衡量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与机构的相关调查,得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技能的发展困局主要受政策供给不足、驱动机制失灵、技能要求过低、数字环境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职业教育教师数字技能的提升困境受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不佳、缺少必要的理解与支持、私营部门的主体性介入等方面影响。因而需要从主动发展和被动提升两方面介入,即通过制定顶层战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能要求、营造包容环境、改善设施建设、给予特殊关照、鼓励多方协同等突围路径,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是教学改革之需,其基本原则是严格恪守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教学改革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本质要求.新文科建设应牢牢抓住课程教学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落实"大概念"的教学理念,提供交叉且丰富的教学内容,制定可实施及运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更新及推行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修南 《职教论坛》2021,(1):20-27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制度,通过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条路径发生了制度变迁。在产教融合制度演变的过程中,我国逐步推动了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融合发展。但是,我国当前产教融合制度仍然存在社会传递信息的阻滞性、文化渗透功能的差异性、政治规则的欠缺性、经济规则的失衡性、有效实施的漫长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制度的路径,稳定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相协调的制度供给,需要从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加大产教融合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及落实行业协会重要地位等五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5.
“人性”假设理论是理解产教融合及其问题的重要视角。从“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以及“复杂人”假设的多维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产教融合仍存在各主体间沟通不畅、缺乏信任、预测与控制行为偏颇等问题。因此,要构建产教融合主体信任关系网络,完善产教融合现代治理机制,并在高质量理论研究中科学认识产教融合问题,不断促进产教融合的价值认同与制度保障,从而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已然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存在三种不同的博弈行为,即因亲缘选择而积极参与,碍于不确定性而权衡参与,存在寻租行为而虚假参与.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障碍主要源于对政策理解不深、主体意识缺乏、注重短期收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消解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障碍,企业需关注产教融合的社会影响力,落实政策要求;通过转换客体意识,提高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制订产教融合长远发展规划,扩展收益途径;参与并完善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维护主体权益,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