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一什么是语感?郭沫若曾这样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怎样运用语言文字》)一个善于读书、听诵的人,能迅速而准确地辨别出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细微的差别和感情色彩,这就是语感。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感,一种以形象联想、模糊识别和情感活动为主的综合心理反应。(1985。8.2《光明日报·语文教学中几个语言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语文讲读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阶段。通过预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课文,为理解和熟悉课文打下基础,这就有利于教师在教读阶段进行点拨、点发,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教学重点,消除学习疑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语文课的预习,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统一起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史,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它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多年的历史,取材广泛,头绪纷繁,其中尤以描写战争的题材数量很多,富于文学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殽之战》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左传》在文学上的某些辉煌成就,都可以从这篇作品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自从提出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以来,听见过有人提出这样的怀疑:教师讲少了,学生是不是能懂呢? 作业减少了,学生是不是能够掌握书本知识呢?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纪律是不是会乱呢?……对新出现的事物提出种种“是不是”的怀疑,这往往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个阶段。人们认识任  相似文献   
5.
文与道、政治与艺术、內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中爭論了一两千年的問题。有些人重文輕道,重形式輕內容,一味追究雕琢綺靡的字辞章句,把形式看作是文学的目的。这种傾向,用現在的話来说,就是“为艺术而艺术”。相反,也有些人重道輕文,认为內容可以离开形式而独立,如果看重了形式,就会产生“美言不信”,“工文則害道”的结果。因此,他們排斥形式,把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体罚学生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几千年来旧教育所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事实确是这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我国古代不少著名的教育家,并不赞成把体罚当作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有些人对此还表示激烈的反对。他们强调正面教育,重视客观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因此我们在批  相似文献   
7.
《礼記》中的《学記》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論文。它系统地总結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經驗;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其中有些見解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借鉴。最近重读这篇文章,觉得有几句話說得非常透晬,对自己的启发很大。它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則易;开而弗达则忌。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作者在这里给教师提出了“和、思、易”三个要求,并且阐明了达到三个要求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8.
[自学目的]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的写法.2、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自学提示]1、本文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两句话概括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良学风,对下文有提示作用.2、在第三段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闻一多的“研究志趣”?提示:研究的内容(古代典籍),态度(锲而不舍),范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甚至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