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中市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融入都有明显的进展,但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制度体系中仍然遭遇一定的排斥,因此,亟需从权利公平的角度讨论影响非户籍人口平等获得公共服务的制度问题。尽管各地对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有所进展,但主要是基于工具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以社会公平的价值观为主导,因而地方政府在此方面动力不足。权利公平对非户籍人口社会融入具有重要意义。落实非户籍人口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平等地位,关键是要强调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在"权利公平"基础上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在当前居住证制度下推动非户籍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若干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过去20多年时间里,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一定忽略,但在目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特点,应该注重建立比较完整的、制度协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应该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五保户制度的农村基本生活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建立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应该遵从政府承担基本责任的原则、普遍性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制度协调性原则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需要分析入手,探讨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基本原则和经济与社会条件,认为,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实际需要的状况和他们自身的条件来确立合理并可行的制度原则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并且应该通过加强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而使他们能够长期稳定地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