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扑朔"推源     
从古代汉语出发,结合现代汉语的方言,从纵的历时角度和横的共时现象两方面分析,说明“扑朔”和“朴簌”、“觳觫”、“抖擞”等是同源词,语音转化变成三个系列的联绵词,它们的语源义就是颤抖的意思。《木兰诗》“雄兔脚扑朔”中的“扑朔”是抖动、爬搔义。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兼并指一个字的意义被另一个字吸纳而前者随即消亡的现象.在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兼并现象,此后这一现象连绵不断,不绝如缕.汉字兼并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永久通假导致兼并,一是由于文字简化产生兼并.在古文字阶段以永久通假兼并为主,今文字阶段以简化兼并为主.和简化与繁化一样,兼并与消亡同样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古人有西周初年周公作、春秋末孔子门人作和秦汉时期学者作三种观点,现代学者洪诚认为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何九盈认为形成于战国晚期齐鲁一带儒生之手。从先秦的训诂状况奠定了词书的训诂内容和方式、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形成雅言的基础、"正名"和名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形成一部同义类聚词典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读书的要求为一部词典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四个方面,证明《尔雅》形成有其主客观的条件,它最迟当在战国中期产生,其作者为齐鲁一带的孔门传人。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为中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记号,将小篆中的记号分为填空记号、别形记号、指示记号和代替记号四类,分析了各种记号常用的形式,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和使用特点,并借助《说文解字》的解释证明许慎对汉字记号的存在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可以见到的训诂学著作近二十种,其中就训诂体式、训诂体例、训诂条例、训诂方法、训诂方式等常见术语,各家理解不同,表述各异,论述可谓多种多样。只看其中一家似无大碍,互相比较之下就有些混乱了。将常见的十六种训诂学著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主要将其中关于训诂体式、条例、方法、方式等之论述加以比较,试着联系相同,比较差异以找出于训诂方法方面较为一致的训诂学论述术语。这种对比分析于训诂学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当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 ,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 ,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 ,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9.
数字后面表示概括数量的“来”,具体表示的数量范围是多还是少,和它的来源“以来”密切相关。从历史看,“以来”既可以表示以后的意思,又可以表示以现在为立足点而说明从过去到现在情况的意思,同时还发展出空间的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际、次、处、往往、程等词,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具有时间和空间概念互相转化的关系,表明时空的转化是汉语词义引申的一个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训诂方法是训诂学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关于训诂方法的定称、分类及其具体内容,我国训诂学界众说纷纭.通过举例阐述当今训诂学著作中关于训诂方法的不同定称以及训诂方法分类的不同标准,认为训诂术语应当纯一、固定、意义单一,训诂方法的分类要有科学的标准,以使训诂学更科学、严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