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根据沃尔泽的主要论著,从政治哲学角度深入探究了他的社会正义与社会批评思想,重点考察其正义观中的"共享理解"和"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导致了他对社会批评"关联度"的强调,以及他对社会批评家为何必须诉诸所批评的共同体的公共语言与信念的认识。对他而言,社会批评就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模式或延伸,是"公共不满"的一种"参与式"或"关联式"表达。本文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沃尔泽是否过多地强调了社会批评的内在性,并通过考察韦尔奇和魏斯特的社会批评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后两位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批评思想,避免了沃尔泽所批判的普遍主义与分离主义,而且他们对"边缘化"的理解以及对宗教共同体的参与,使他们获得了比沃尔泽更大的批评效度。  相似文献   
2.
沃尔泽主张任何事物的正确的规范原则都取决于那种事物的性质,分配正义预设了一个有边界的世界,不同的边界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作用,应该根据相关于不同情境的不同边界来讨论多重正义。这是对罗尔斯主义的一种适当终结。设定正义边界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合作实践、政治强制与普遍认同,都没有给出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正义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民族国家是其最有效的整合者,可以实现这三种观点的有效整合,也是正义最强的边界形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这种整合作用正在受到挑战,新的正义边界形式正在形成,我们需要发展新的全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知识不是命题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与语境相关的。知识主张的适当性也是随着语境的特征而不断变化的。语境主义认识论是基于科学实践解释学的一种知识分析框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解释学阐释。语境主义正义观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将情境与原则相勾连,它并不是要建构一种综合性的正义理论,而是寻求与特定情境相契合的特定正义原则。沃尔泽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道德哲学或道德实践是系统规制的,道德需要选择,需要阐释,正义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刁小行  廖志成 《文教资料》2013,(27):123-125
PBL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理想的PBL教师角色行为与实际的PBL教师角色行为存在差异;其次是传统的角色行为与PBL教师角色行为有很大出入.PBL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但是教师习惯了传统的传授和权威,角色行为转变存在困难.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难以融入目前的教学考核中,如何做到客观、科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设立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视频会分会场。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20个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学校领导,市教委各处室负责人,市教委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培计划”及教师教育工作的部分同志在市教委会议室同步收看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视频会。  相似文献   
6.
沃尔泽对待正义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是社会历史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分离的,强调对思想传统的叙事性诠释,这与罗尔斯等人个人主义的、极端抽象与非历史的正义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正是因为沃尔泽对共同体、情境与传统的关注以及对共同体自我定义式的共享理解的强调与倚重,被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和缺乏批判力的.这些批评误读了他的正义思想.他运用对话式诠释的“深描”(deep interpretation)方法,发展并论证了两个原则与三种权利.沃尔泽的整个思想不仅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回应,而且也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解放三种事物的整合,它是一种深刻的现代形式的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