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课堂40分钟,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增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数学美,有些数学工作者认为简单就是美,有些认为清楚明确就是美,而有些认为深刻才是美…….由此可见,由于审美体验、审美标准以及与审美相关的素养不同,对数学美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数学工作者根据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美有不同的认识,但都一致认为数学是十分美的.数学的这种美,通过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无数的瞬间组成了完整的人生.但在人的一生中,能够让人时刻铭记的瞬间却很少.然而,观海的那一瞬间,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自始至终都很清晰.  相似文献   
4.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既不同于政治理论工作者,也不同于一般的政工干部,而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者,是中学德育的骨干和核心,这就决定了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旧有的“应试教育”普遍不重视思想品德课这种“大环境”的惯性影响,以及品德课教师在学校不受重视、“地位低”的现实,中学思想品德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一、文学类选文的功用存在差异 1.学段因素对选文功用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语文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不同,选文的功用也呈现年级差异: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会偏重于选文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学功用,中学段则应以选文中含有语法修辞或文体知识的教学功用为重。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论都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它片面强调学生的学识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生命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理解这一观点呢?首先,从学生生命发展过程来理解。第一,从学生生命发展时间这一视点分析。通常情况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就要经过十二年时间,十二年中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生了显著变化,粗略计算十二年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第二,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速度这一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十二年学习时间虽然只占…  相似文献   
7.
回忆对教育进行拨乱反正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复职后,身为党中央副主席兼国务院副总理的他,自告奋勇地管教育。他管教育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教育进行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8.
魏帆 《湖南教育》2008,(1):40-41
一、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上册P22探究一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平移,那么平移后的像是由什么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9.
(永州市永华中学李筱才冷水滩区教科中心刘伟燕)我们来谈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该设计是活动课设计.数学活动课能指导学生获得关于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里所说的“实验”,就是指数学教学可以运用实验形式进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数学实验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呢?一、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实验教学.教师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选择在实验操作上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又要选择那些能够把本质和特点反映出来的教学内容.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关数的认识“,倍”的概念,平均数的问题以及数据的统计,等等.这些内容隐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现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因此,这些内容适合实验教学.二、充分准备实验材料数学实验教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实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