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统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总的看来,简练、准确、深入浅出,便于学生阅读,有助于老师的教学。但有的注释,似乎还可商量;也有的地方,似乎应该注释(或注音)而没有注释(或注音)。这里,各略举数例,并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1、虽不能察,必以情。 (初中第五册《曹刿论战》) 察,课本注:(一一)明察,弄清楚。情,注为实情。以,未注。这样,全句就得译为“虽然不能(一一)明  相似文献   
2.
屈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课本注:[明于治乱],很了解国家治乱的道理。这只是注解了“明”字,而没有注解“治乱”两字.这样,“治乱”一词就很容易被解为“乱”是“治”的反义词.也就是说,“治乱”就是“社会安定”和“社会动荡”。“乱”确实能做“治”的反义词解,但在这里这样解却是不合适的,而应解为“治”的同义词。“乱”字本有“治理”一解,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诗的结尾,作者以浪漫主义笔法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其中的“行人”与“寡妇”二句,注释者多译为“过路的人停留下来倾听,寡妇从床上起来心神不定地徘徊着”。这种解释,似觉不妥。第一,过路的人何以“驻足听”呢?曰:“因那鸳鸯的鸣声哀怨,故而停下来倾听。”但过路的人多种多样,是否都会为这鸳鸯的哀鸣而情动于衷呢?显然不可能。其次,从行文来看,这…  相似文献   
4.
〔称、道、述〕原文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教材注解 :〔上称帝喾〕远古提到帝喾。〔下道齐桓〕近古提到齐桓公。这一注释不妥。“中述汤武”句 ,只注了“汤武” ,未注“中述” ,大约认为“述”也是“提到” ,不必说明吧。“提到”帝喾、齐桓公、汤武 ,提到他们的什么呢?仅仅是“提到”吗?按 :“上称”“下道”“中述”三句是“鼎足对仗”的句式。“称”“道”“述”三字为互文 ,属同义词 ,都可以讲为“称颂(或其他同义词语)”。如 :称 ,“宗族称孝焉 ,乡党称弟焉。(《论语·…  相似文献   
5.
6.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言。海瑞忠诚刚直、不避权势,勤俭自奉、两袖清风在诬陷排挤、几经颠踣中度过一生。《海瑞传》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史笔,摭其与主题有关的事实,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不加臧否;但另一方面却从海瑞的所作所为,从奸佞邪恶者对他的百般陷害,从人民对他的由衷爱戴等错综复杂的情节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他的形象。因此,可以说反衬、烘托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本文共分两大部分。从开头至“十五年,卒宫”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主体,写的是海瑞的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