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2.
孟子、荀子的人论都以人为出发点,以社会政治为中心,阐述了地主阶级对人和社会的系统认识。虽然在表面上存在差异,但实质上它们在政治上融汇互补,并行不悖,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道德政治的理论基础。认识孟荀人论,有助于认识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促进民族自新自强。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其“论-说”因素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文学性质,“论-说”因素的具体结构,形成了它不同的构成形式,“论-说”因素的具体特征,又造成它多样的文学风格。先秦诸子散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内部因素、审美构成、总体特征三个方面对韩非政论的文学特征作了探讨。韩非政论包含着非文学因素和文学因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机融合,造成其整体的审美性和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总体特征。从而,使韩非政论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非政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进步性,深刺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础。作为政论散文的成熟形式,韩非藏论取得多方面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歌诗向叙事之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缘事而发。歌诗缘事抒情,抒情不离事由,在乐府演唱方式和听众娱乐趣味作用下,开始了向叙事的演进。二是即事而进。歌诗由抒情转为叙事,而形为叙事实为语调抒情,形成场面集中、对话演事、人影粗疏的特点。三是铺事而成。歌诗完成由抒情向叙事的质变,具有场面转接、铺陈夸饰、人物鲜明的特点,显示了汉乐府叙事诗的成熟。四是叙事而极。《焦仲卿妻》标志着汉乐府叙事诗跃升顶峰,这是文人模拟乐府叙事进而创造的结果。其结构严整、叙事出新、写人入心,取得重要艺术成就。而受到乐府演唱的制约,《焦仲卿妻》成为孤篇绝响,后继为难。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活动的三个方面表现出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就作者言,有刚柔相济、文道离合、因革交替;就作品言,有语言变迁、文体嬗变、技艺积累;就读者言,有经典示范、质文代变、雅俗互动。这些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内在地决定着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先秦文学研究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是科学观念的淡薄,其具体表现为审美文学观念、历时发展观念、地域文化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学术资信观念的淡薄。加强科学观念,打破积习桎梏,是先秦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文学自觉风气熏染下,葛洪强调文学本体,主张文学进化,重视文学鉴赏,探索美与美感,其文学思想有着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教育之工具性、功利性、审美性的凸显,时或遮蔽了文学教育之人本目标。当代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守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学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