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观世界的心理物质、自我心理和心理社会三个心理区域称为主观世界的三维空间。心理素质的发展实质就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自我心理世界内部的和谐变化导致的心理物质和心理社会世界三维心理空间的膨胀。研究心理三维空间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主观世界的运动的量变转化为质变机制,从而更好地研究不同个体的心理素质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结合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研究主观世界运行规律和机制,科学系统地构建心理世界的三维空间理论对于研究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心理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它在科学分类表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其研究方向、内容、方法有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基本内容和科学性.但长期以来,心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至今仍无定论.通过对各种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学科性质观点进行总结回顾和逐一分析评判,进而从科学分类学的高度提出并从理论和客观事实两个方面论证了心理学应该是一门意识科学.  相似文献   
3.
实习生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实习质量和职业成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扮演多重角色,而这些角色迅速、频繁地转换,容易引起实习生的适应困难和角色心理冲突,对顺利完成实习任务造成许多障碍.本文从预防实习生角色心理冲突的发生、对已出现的角色心理冲突采取的对策以及自我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三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角色心理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知识与生产的中介,是教育与经济的链条。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证。本文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振兴农村经济,并对如何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科班式的学校专业培养模式和半路出家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等两种典型师资培养模式,但存在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脱节、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混为一谈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法体系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数值模拟方法引入到工程力学教学中来,将工程力学的教学与数值模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工程力学教学中难以讲解清楚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力学分析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改革新增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受传统的知识观、课程观、育才观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综合实践课特有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给课程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如何依据综合实践活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正在加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这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的能力、较强的导读能力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馆员应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才能跟上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国家间、各团体间、个体间的竞争集中地表现为人的素质的竞争.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制约其他素质(如文化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既研究心理素质内部运行机制,又研究心理素质的外显功能,时心理素质结构研究采用整体与部分、动态与静态、质与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既是科学系统研究心理素质结构的前提,又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学理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9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并用spa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认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高中生;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母一方在外的留守学生;隔代亲属监护的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辈亲戚监护的留守学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