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新会市地下水补给条件和水质规律并指出:银洲湖是新会红层盆地时的河谷,流向与今相反,新会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存在晚更新世形成的海蚀地貌和海成沙堤.该沙堤在颜色、土质和高程等方面有其特征,可采用机井法、高程法、地貌法和沉积分析法来确定三角洲平原地下咸淡水界线的位置;从地下咸水位置来看,珠江三角洲的西界不止于司前,可上溯20km,达开平附近;会城—大泽东西向断裂的北侧,是开发地下水的有利地段;沿古斗—崖南—梅阁NEE向地带最有希望找到热矿水。  相似文献   
2.
江村水源地的隐伏岩溶,是以前的岩溶地面在晚更新世地壳间歇性下沉和海侵时被泥沙覆盖形成的.该水源地属半埋藏阶地,江村水源地1974~1983年平均开采量32945m~3/d,属过量开采,它是采区静水位和降落漏斗不能复原位,呈现衰减过程的主要原因.江村水源地岩溶水长期持续的可采量为3×10~4m~3/d,开采条件下的补给模数 909m~3/d·km~2,是有供水价值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