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文学史从殷商时代开始。从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发展到战国时代的史传文学,其间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甲骨卜辞”过于简略,又是文学的萌芽。西周以后,出现了文字较长的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据郭沫若同志《两周金文辞大系》所载,西周从武王至幽王时的一百六十多篇铭文中,十分之九以上不超过一百五十字,其中最长的两篇是周康王时的《小盂鼎》和周宣王时的《毛公鼎》,铭文都超过了四百字。这些铭文是在殷商卜辞和金文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内容多是纪录武功的,是研究西周历史的宝贵史料。但是,由于文字简古,有些铭文晦涩难懂,文学价值不大。《尚书》也是西周时代的产品(理由详后),其中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大部分,内容庞杂,真假难分。即使是真的,也都经过后人的修改润色,已不是原来的面目了。据近代学者考查,《周书》是比较可信的。其中所载大部分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文告,就是向人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其中也有战国时代的作品。内容主要是记录统治者的言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情况,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招魂》的作者是谁?历来都有异议.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千余年来主要有如下三说:一是认为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吾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清代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沿其说而认为《招魂》是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怀王为秦虏,魂亡魄失.屈子恋君而招之,盛言归来之乐,以深痛其在秦之苦也.“朕幼清以廉洁兮”,朕者,怀王也.“上无所考此盛德兮”,言怀王本有盛德,为俗所牵,曾不能成此盛德而罹祸也.“有人在下”,人,怀王也.是时怀王未死,故曰“有人在下”.“魂魄离散”,盖入秦不返,惊恐忧郁而致然也.张裕钊补充其说:  相似文献   
3.
魏源思想的阶级基础是什么?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是有帮助的。我认为,魏源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或叫革新派)。他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在青年时代,受过多年的封建主义传统教育,又同龚自珍受教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接受了这个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并游历了大江南北,对当时的社会实际做过广泛的考察。公元一八二二年中举后,他在江苏地区做过十余年的幕僚,  相似文献   
4.
5.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