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是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该课题旨在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尝试双语教育、建造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有效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学校一起成长,以理想的教育“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7月21日至23日,2003年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通过报告、演讲、实验课等形式,精彩地展示了该实验进行一年来的成果。为了使大家对新教育实验下教师对教育人文与生命教育的思考有所了解,本期《杂谈杂记》栏目特推出此次参会的部分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文章3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
文本初读,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让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这本身就是一种"教"、一种"学"。"读"到什么程度,可以因文本的长短而异,因文本的难易而异,因学生的学情而异,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坚持"不读透,不始学"的原则。在《湖心亭看雪》、《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文本初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代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学生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正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教育人林文虎著《好教师在这里》的。其实,我平常读书绝没有这么快的,而读这本书我是废寝忘食地在读。我在读的过程中,曾随手在空白处写下:"我作为一个工作30年的老教师,读此,也是怦然心动!"而且,我的脑子里总是闪过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事读,给我熟悉的年轻教师读。作者林文虎曾多年担任台北市优良教师评选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每两周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再过几天又要到了,我在酝酿活动方案。站在办公楼上,凭窗而望,校园外那一望无际的田畴映入我的眼帘:碧绿麦田,金黄菜花,依依杨柳,清清池塘……顿时,我的心头一亮,一个主题赫然闪现:走进田野,捕捉春天,感受春韵;吟诵美文,抒发情怀,让诗情在春光中飞翔。学生听说要走进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姓‘语’”,“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接地气的观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务本之道。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化观点为行为呢?笔者《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就力求扣住“语”字,用语文的方法,让语文味浓郁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小小的文具盒演绎出 了一篇篇美文,实践了提升思想,张扬个性的语文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在"实施要点"部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宜依文章的性质类别,指导学生运用不同阅读理解策略,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台湾初中语文教师又是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呢?笔者研究了近百个台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例,认为台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定篇解析型、多元研读型、创意设计型  相似文献   
9.
正"翻转课堂"作为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词,引发了许多教育人的思考与实践。在翻转课堂"翻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微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条件性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翻转课堂的重要构成要件——微课作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一、掀起你的盖头来:什么是微课何为微课?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针对某个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商业周刊》在2009年3月出了一期特刊,主题是"爱上酷学校:104所完整版百大特色学校"。其中,"编者的话"的题目叫《学校是什么?》,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发现了台湾各个县市里,都有许多‘酷学校',他们大大改写了我们当年的残酷学习印象。在这些‘酷学校'里,教室不一定在水泥墙里,教室可以在海边、在茶园、在高尔夫球场上,也可以在天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