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大众传媒所宣扬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爱情至上等负面价值导向因素,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概念界定不准确、结构确立不科学,还不能全面、科学地实现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架构和实践提升。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小学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可以确立为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四个基本方面,且这四个基本方面的具体内容随着小学教师专业的成长而日益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是整个教育科研活动的起点和难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向、价值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成败。许多中小学教师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存在不知道选择什么、不知道从何选择、不知道怎样选择、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等问题。要正确选题,中小学教师应当理解教育科研课题的内涵、把握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掌握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标准以及明确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湖南为个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弱势表征作了较详细的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首次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操作成为可能,改变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的困局,推进了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尽管它存在维度划分不科学、领域设置不全面等问题,但在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依据、定位和内容等方面,都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简言之,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学科心理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这些要素在教育研究中地位、作用各异,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活动整体。其中,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内在立足之基。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属于什么性质的研究、怎样选择与运用教育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与教育研究的对象密切相关,都取决于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的教育研究对象观综观国内外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对教育研究对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这种见解包含有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师教育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上,我国教师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上的分离、理论学习与实践上的脱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意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实现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全程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训练相结合,提高完善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对策,将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