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本文分析了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本专业发展历史、发展机遇,在交通领域、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分析了目前该专业建设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了专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振幅的剪切波速Vs 是土层深度的函数 ,瑞雷波法对剪切波波速的评价是一种新的原位测试方法 .本文研究了瑞雷波法 ,并对碎石桩法加固液化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 ,瑞雷波法检测结果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对比相一致 ,根据对剪切波波速与标贯击数相关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关系式 ,瑞雷波法是一种简便、无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 ,研究得到水泥土和二灰土电阻率的特性 .研究分析表明 ,水泥土和二灰土电阻率与含水量、饱和度、抗压强度密切相关 .含水量高、饱和度大、抗压强度小 ,电阻率就小 .同时 ,水泥土和二灰土电阻率还与添加剂相关 .这些特性表明电阻率法在工程实践中是一种有效监测水泥土桩和二灰土桩加固地基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提高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提高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从教学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时期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指出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基础一般都认为是端承桩,设计时假定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桩来承受,而不考虑桩间土的承载力.本主要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桩顶反力和筏底地基土反力数据,分析研究嵌岩桩与筏板及地基土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具有摩擦桩的特性,桩间土分担一部分的上部结构荷重,因此,建议软岩地区的嵌岩桩,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桩间土的承载力,从而使设计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10根试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在对桩侧极限摩阻力预测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粘性土中LDBPs桩侧极限摩阻力的预测方法和指标确定。针对硬塑状态的粘性土,提出了不排水强度指数μ的概念,综合了粘性土不排水条件下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基于这一概念,对传统的“a法”进行了扩展,使之更加有效地应用于粘性土中LDBPs桩侧摩阻力的预测。同时还对SPT锤击数N预测粘性土中LDBPs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粘土和亚粘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7.
路堤下土体侧向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中水平向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得出了侧向变形沿深度"弓"形分布的变化规律,大量实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该变形规律的预测模型,分析了模型曲线随其中3个参数a,b 和 c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3个实测点的侧向变形数据(s0,0),(s1,h0) 和 (s2,2h0)就可以简单地定出模型中这3个参数.将该模型应用到2个工程实例当中,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 :采用后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联合处理软土地基 .通过静载荷试验得到了复合地基承载力 ,同时通过埋设压力盒和应力计得到了桩土应力比 .本文采用了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复合地基中及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中应力 ,从而求得复合地基沉降 ,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沉降量的对比 ,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法与实测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南京长江四桥基础工程设计与分析提供可靠的长江漫滩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u参数,采用国外引进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系统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并以高质量土样的室内试验作为参考,对几种基于CPTu的Su确定方法进行了对比与评价,同时对所提出的圆锥系数Nk值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圆锥系数Nkt,Nke,N△u的...  相似文献   
10.
压实非饱和土的模量与含水率关系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可靠地评价实际工程中路基压实土的工程性能,在路基填筑设计时考虑了道路实际服务期内气候变化对路基压实土性能的影响. 鉴于含水率测试方法简单且应用广泛,直接采用含水率代替吸力寻求压实非饱和土模量和含水率之间的联系. 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不同初始压实含水率和经历干湿过程后不同含水率土样进行常含水率三轴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和围压等对土体模量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土体含水率的增加会引起非饱和压实土体模量的降低,且在试验含水率范围内非饱和压实土体模量随含水率呈指数规律变化; 土体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但含水率对模量的影响较围压对模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该研究可为服务期内非饱和压实路基土的性能变化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