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5月下旬号刊出一组有关浙派语名师讨论章后,引起读广泛关注。近日,本刊记刘福根(以下简称刘)就这一话题,专门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教育学院院长鲁林岳先生(以下简称鲁)。[编按]  相似文献   
3.
阅读专练     
一、完形填空 Someeoun示es havo larsenulnber of oadhqu欧es.一上-do nor hav。。a叮,for examPle,there arl,一鱼一earth卿akes inBdtain. 仆emi,oflona群eat sound dudng an earthquake肠e名rollnd一鱼一皿d the houses falld~.sometimes--卫-of peoPleao killod一乞一diff6二ntw好。.Earth叫akesu; ually happen一互一t卜“s。,or near voleanoe。(火山),七ut thi、‘15 not alw叮s一二一.叨比p,eiful(弧大的)几。。(力)in溢de th。ea司l一旦‘犷。ck,and卿at诉av邻(波浪》aPPear肠e丸卫一a long认ay andare。加雌二ou沙to-一里旦do…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5月下旬号刊出一组有关浙派语文名师讨论文章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刘福根(以下简称刘)就这一话题,专门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教育学院院长鲁林岳先生(以下简称鲁)。  相似文献   
5.
因声求义,亦即声训,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这一方法萌芽于先秦,到两汉广泛使用.一般以为,刘熙《释名》趋于泛滥,宋代右文说走向机械,而比较科学的因声求义法始于清代段、王等人.事实上,早在段、王之前的方以智,其《通雅》一书中大量使用的因声求义就已基本上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只是方以智的这一成果,就如同他在语言学其他方面的贡献一样,没有得到人们的了解而已.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李小龙“以影释武”的身体叙事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无法无执、动静中和、无我无限是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核心内涵;李小龙电影以身体为叙事语言和媒介,分别从“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3个层面,完成了对“艺术的身体”、“武道的身体”和“哲学的身体”的身体叙事和文化建构;李小龙尚武求真的武学理念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对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和唤醒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阐发李小龙现象的文化内涵,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力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有问有答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和will 动词原形都可用来表示一般将来时,但两者在含义上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10.
先秦骂人语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从一个特殊角度反映出先秦时期不为圣贤便成禽兽的价值观念。其生成根源在于定贵贱之分,明华夷之别,辩人兽之异,其发展归宿在于人兽之辨。先秦时期讲求仁义礼智的道德教化是辨明人兽之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