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这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学习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推进以来,每位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而现在的一些新课程公开课、示范课却让人困惑不解:课堂中怎么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怎么还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学生怎么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类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形式会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局面如何打破呢?笔者以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顺利地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建设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提出了一些高校学生公寓建设的新思考,可供高校基建部门工作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政校合作"运行机制创新要求政校双方"共商共决、联动协同",建立重大事务的衔接和磋商、重要领域的交流和协商、重点项目的对接与会商等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完善运行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政校合作的运行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采用线型模式、交互模式和综合模式,而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的关键,就是高校与政府在现有的运行制度框架内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区域化—本土化—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的内在需求,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外在表现。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职业分析导向的专业设置、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资金筹措的社会化、职业教育立法的跟进等都是其区域化发展的成功因子,摭拾其合理元素对当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整合资源、互利双赢为基本的目标原则,地方政校合作目标至少要有两个方面:形成高校彰显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比较优势;构建政府支撑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人才、智力保障体系.地方政校合作总体目标与微观或中观目标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统一形成了政校合作的目标机制.地方政校合作目标机制的创新通过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来实现,包括合理的目标设定机制、明确的目标分解机制、适时的目标调控机制、高效的目标实现机制、交互的目标反馈机制和动态的目标评估机制.地方政校合作目标机制创新在路径选择上,必须注重切实转变地方高校教育观念,调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整合地方人才资源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卓越计划"下工程硕士培养标准及实现方式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关键是准确制定工程硕士培养标准,避免按照学术型路径培养工程专业硕士;途径是以"卓越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为指导制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标准,按照标准所确定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拟订标准的实现矩阵,将培养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社会三大基本职能,其所蕴涵的对政校合作的内在需求构成了地方高校政校合作的内在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与地方高校由生存压力和发展困境产生的外部动力要素共同作用,通过动力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形成地方高校政校合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卓越计划”模式下的“校政合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有"校政合作"模式是在传统产学研、政产学研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校地共建"模式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校政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卓越计划"模式的要求,在既定的体制框架内,"校政合作"要在目标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中的作用,提高高校优势资源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高校基建规模较大,建设资金造贷款,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有效地节省建设资金,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