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消除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我国,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改进薄弱学校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安徽省1287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幸福感总体状况及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曾留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回家频次是影响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励骅 《黑河教育》2005,(5):15-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并再三强调“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意见》为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摆脱传统德育框架的束缚,走进生活,关注人的现实生命的需要,让未成年人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价值,积极构建一种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一、反思学校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远离现实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教育应该…  相似文献   
4.
励骅 《巢湖学院学报》2002,4(1):105-107
本从师生互动关系角度,剖析了教师情感对教学效果,学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呼唤在教学中重视教师情感建设。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一种新的思潮,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各类现象作出新的解读。积极心理学为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德育工作应努力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认知方式,帮助大学生获得幸福体验,从而使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励骅 《滁州学院学报》2005,7(2):61-62,76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应当主动顺应变革要求,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专业内容与模式。教师教育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发展性、操作性课程,建立“3+1+1”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薄弱学校改进的过程中,国外采取建立统一的鉴别标准,制定专门的改进方案,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改进等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举措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主动性人格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399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骅 《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网上交往的动因主要有寻求自我认同、表达与宣泄情感、寻求高峰体验、满足猎奇心理。青少年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角色的匿名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等特点。加强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英、美两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当丰富。对英、美两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和结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介绍英、美两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举措,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