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初中第二册 一、《卖炭翁》[苍苍] 形容鬓发,是“斑白”、即“花白”的意思。课本注作“灰白色”,不妥。[何所营] 何,疑问代词,“什么”。营,动词,“经营”;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具名词性,指经营的事。“何所营”即“所  相似文献   
2.
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汉语的词汇来说,虽然基本词汇(如人、手、山、水、牛、马等)是稳定的,从古到今意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也有不少词汇的意义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起初专指长江。“河”,起初专指黄河。现在“江”“河”已经变成了河流的通名;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在古代作“气味”讲,现在则专指“腐臭的气味”。《周易·系辞》上有这样一个句子:“其臭如兰。”如果把它理解为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中,台静农是很有成就的一个。他和鲁迅同是“未名社”成员,又是鲁迅的学生,同鲁迅过从甚密,他的“乡土文学”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大多作于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 在鲁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选入四篇小说的作家只有三个:一个是鲁迅自己,一个是陈炜谟,另一个就是台静农。由此可见,鲁迅对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视。本文拟从作品的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对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泛指郑国人;欲买履者,特指要买鞋子的人。全句是:“郑国人中有一个要买鞋子的人。”文言文里这种句式很多,如:“楚人有涉江者”,“楚人有矛与盾者”,“宋人有耕者”,“客有为齐王画者”等,都是这样理解。[置之其坐] 其坐,补语,前面省略介词“于”。[反归取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彭家煌是一位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一九三○年“左联”成立后,由潘汉年同志介绍他加入“左联”。可是,长期以来他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应该迅速加以改变。 彭家煌,湖南湘阴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三三年病逝于上海。只活了三十五岁。他是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发表过五十多篇小说。此外还写过一些童话和杂文。先后出版过《怂恿》、《茶杯里的风波》、《平淡的事》、《喜讯》、《出路》等短篇小说集和一个书信体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等作品。本文拟就《怂恿》和《喜讯》两个集子的思想和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