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社会学自1839年产生以来,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交锋一直不断,可以说,社会学170余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实证与反实证一路争论的历史。中国社会学继承了西方社会学实证主义的本质特性,以定量的方法为主,专注于社会实证调查,实证主义是中国社会学的主流。但同时,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一样,中国社会学内部也存在着实证与反实证、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的二元分歧,尤其西方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陷入"社会学危机"的争论以来,中国社会学实证与反实证、定量与定性方法的争论更加激烈,随之产生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主义道路能走多远的疑问。针对这一问题,应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中国的转型实际予以正确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流文化认同与坚定文化自信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主流文化能够借助常识性价值系统在思想观念的输送和导引中进行观念整合。而这种文化的核心话语从“革命”到“发展”再到“创新”的演变,体现了它的价值主旨从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政治认同为奋斗目标,到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国家现代化为建设导向,再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利益作为时代使命的历史演进逻辑。于此之中,民众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成为确立文化自信的情感心理基础,而民众对主流文化的深度自信则为维护主流文化认同奠定丰润土壤。两者的持续互构,让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充满朝气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一个文化发展潜力、文化保障、文化影响、文化创新实力的综合系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城市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率先实现文化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认知主体能力不足、情感认同度不高、行为意向不强等现实困境。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失衡、认知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割裂、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抽离是造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以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方法论资源,可以为开解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