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进取精神,率先推出案例教学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推崇。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在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专业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之后,通过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学生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完成管理会计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课案例教学法根据管理会计教学…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难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既需要依靠政策、制度等外塑性的推动,更需要主体内生性的态度和行为做出恰当的回应.激发农村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塑造促进教师发展的文化氛围尤为迫切.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呼唤教师协作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典型习题,做后进行小结,在头脑里形成结论,充分运用结论证题会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收到奇妙之功效,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惠城区农业经济圈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都市型、观光型、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体而言,一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经营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二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增长方式从以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三要推进多元化发展,加快农业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6.
叶卫东  陈小菊 《广西教育》2009,(27):41-41,46
本文提出激发农村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塑造促进教师发展的文化氛围尤为迫切,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协作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大中专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见解而不善于思考问题。这种墨守成规的惰性思维方式,难以满足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有些专业课教材存在枯燥无味、逻辑性不强等弊端,亦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在电大、成人中专的专业课教学中,可尝试通过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由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从收敛思维到发散思维,即:“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发散思维和收…  相似文献   
8.
叶卫东 《中国教师》2012,(18):41-43
<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有思考地玩,带有智慧地玩",并把"玩"当做一项科学探究活动来进行。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地开发游戏资源,适当地运用游戏形式,以便激活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在科学教学中设计和开展游戏活动,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一、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1.以学生年龄为前提,确保游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兴趣;并且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令学生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为了评价CSCL过程是否有效,需要分析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但是对教师或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来说,由于缺乏描述交互过程的词汇和模型,因此分析协作学习中的交互是比较困难的.由此,笔者基于学习理论建立了一个描述交互过程词汇和模型的Ontology,并在这个Ontology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交互分析系统模型,帮助CSCL的设计者评估这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费赖登塔尔教授关于数学教育有这样一段论述:“再创造是研究数学教育的一个教学法原则,它应该贯穿于数学教育整个体系之中”,基于这一思想,笔者讲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为____;垂心在____;外心在____若它的重心到垂心的距离为6,则这斜边的长为____。”这道填空题(《数学教学通讯》九二年第一期44页习题四的第一题填空的三小题)后,改变思维角度,提出创造性遐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到垂心的距离刚好等于它的外接圆半径,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垂心、重心、内心之间的距离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呢?于是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发现:外心到垂心、重心、内心之间的距离能用比较和谐、协调的公式表示,下面就简单给出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