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指出:艺,种也!由此可以看出艺最初是种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艺两层意思,一个是比喻性质的,指教学的方法技艺,生成灵活生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即词典上所说的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成分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艺的另一层意思是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改进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秀的人文精神。如何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人性美?需要教师善  相似文献   
4.
叶燕芬 《教育》2010,(3):57-57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如何教好语文?我认为,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不单单是纯课程知识的教学,而应当向历史——文化全景式的育人目标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应当成为语文教学在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责任。也就是说,要将语文教育置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及由此产生的时代精神的宏观视野之中,去重新认识它的课程性质、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用研读模式感悟“课文对我说什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纸条”为突破口,提炼主线,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隐含信息),研究三个为什么。用全新的阅读模式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感受“课文对我说什么”,通过研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我想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以“纸条”为突破口,用研读模式感悟“课文对我说什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头脑风暴,体验“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读写“故障”等13个词语,理解“环顾”“知晓”“歉意”“后悔”“承担”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学会用一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要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历史与社会课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充满魅力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李跃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路历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指出:"导,导引也。从寸,道声。"原指手在头前于路上引领之意,后直指引领、带领。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