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始县民族小学原名为建始县业州镇第一小学。1987年创办,地处业州大道西端,广润河旁,朝阳观下,是一所淋浴着改革的春风,伴随着和谐社会的创建蓬勃发展的全日制小学。  相似文献   
2.
向帅 《兰台世界》2016,(5):92-94
梁启超、严复对《劝学篇》"中体西用"的理论曾有过激烈的批判,今人亦对本书的写作动机存疑,然而,批评者晚年转而批判青年时期的自己,归心传统,回头再考究张之洞《劝学篇》的动机与核心思想,不得不服膺一个士大夫中正持平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失落传统的今天也还闪烁着人文光辉。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古代社会,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虔敬、至诚”被认为是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宝贵品质,这一时期理性的目的也是求真、求善。文艺复兴和“西学东渐”之后,信仰贬值,理性贲张,理性的指向发生了从人本体到科学知识的转向,工具价值代替主体价值。但是,通过考察历史上众多先哲对信仰的态度,不难发现信仰在今天依然不失为一种品质;面对人文价值日渐失落的大学'近代中国的新儒家们筚路蓝缕,复兴书院教育,而在近代书院申'“诚”都是做学问的基础;由此不难窥见求真之路上信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诚明"是古代修养之学中的重要精神,它源于古圣先贤治国、治学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中庸》中。唐以后,"诚明"的精神开始被学者重视,至宋代被理学家如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等人推崇备至,"诚明"之学在宋代维系相沿而成一道统,但对其义理的解释亦有"等而下之"的趋势,最终发展为"以敬代诚"。明代心学家湛若水、王守仁等从"心即理"的角度重新对"诚明"进行阐释,遂成另一番气象。经历清代的遗忘,及至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下,又有新儒家以"诚明"为书院院训,足见"诚明"之学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正因"诚即道,诚以明道,道不可穷","诚明"精神在不同时代都能发挥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