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其在人口数量、规模、结构、素质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现阶段存在的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为解决河南省人口问题和制定人口政策,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专利授权数来表征创新能力,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及ESDA方法对1986-2012年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演变进行了探讨,发现,(1)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绝对差异具有先慢后快不断拉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明显降低后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2)中原经济区年度Moran’s I变化不明显,而其五年段均值的Moran’s I上升趋势明显;(3)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空间结构特征基本呈沿着连霍高速中间强两端弱的格局,且创新能力强的地市主要位于交通网密集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4)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类型的增多;(5)郑州和洛阳基本一直是高高集聚的类型;南阳发展为高低集聚类型;驻马店及淮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时期都是显著的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3.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城镇化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城镇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把其分为起步、波动发展、停滞、稳定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等五个阶段,并总结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显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积极变动正在成为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城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显著,城镇化进程迅速、但城镇化水平不高等四个特征,从而深入地描述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其在人口数量、规模、结构、索质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现阶段存在的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为解决河南省人口问题和制定人口政策,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转型和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本文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一些建议,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使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自治州和2个直辖市为研究单元,用专利授权量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以前增加缓慢,其后迅速拉大,2012年后明显下降;相对差异在1994年以前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缓慢增加,2002年后增加显著,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2009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2)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高的地市数量变化不大,分布较为集中,但有向中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3)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特征以正相关为主,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空间格局大致稳定,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创新产出密集聚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大多是低低集聚地区,高低集聚的地市主要是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产生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科技投入和科技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人才资源、FDI及通讯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也具有较大影响,传统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作用最小,而外资在区域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对创新产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