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各国文化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陵、永州,一地两名,西汉建郡,东汉建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湖南四大古郡、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唐名郡、楚粤通衢、潇湘之源、山水绿城为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评法批儒”运动的回顾,对柳宗元被誉为“唐代最大的法家思想家”的历史背景及政治目的做出分析,认为柳不是法家,而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指明柳学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从各种文献考证可知,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其寓所共三处,前四年住河东龙兴寺,后六年住河西愚溪两岸,先住愚堂一年,后居草堂五个年头(实际四年整,元和十年正月奉诏赴长安),其中"愚堂"具体地址,笔者认为柳子街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5.
论柳宗元的“德治”与“民本”思想及其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德治”“民本”思想,其源头是尧舜、孔孟之道.对儒学既有继承、扬弃。又有创造、发展,在中华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元和四年(809),37岁的柳司马在永州正当盛年却明显早衰;元和十四年(819),年仅47岁的柳刺史在任所柳州英年早逝.沿着柳子的人生轨迹,从心理、生理、生活、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善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作为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一生以宣扬、实践“大中之道”为己任。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突出了改革这一主线。他主张“天人相分”,认为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提倡“德治”,贯彻法制;改革吏治,“吏为民役”,提出“民利民自利”的主张:构建至善至美的和谐社会。他的人格力量体现在追求理想、坚韧不拔;身处逆境、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珍惜友谊、忠信真诚;勤政为民、为官清廉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柳诗探幽     
对“荆州不遇高阳侣”典故取向、“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的真实背景,学界众说纷纭,笔者对它们进行了详细阐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求总结出一套领悟柳诗真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柳宗元诗歌的研究引起重视,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一批柳诗选本,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潮。对柳宗元某些诗作的主旨及手法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笔者以《笼鹰词》、《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南涧中题》、《元暠师诗》等为例,逐一作出阐析,以求领悟柳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