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1.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普教育学科,通过科学学科的教学,能够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发生在身边的科学原理,对于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具有重要的帮助。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对教学工作开展深入的研究,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科学学科特征具有全面的分析了解,优化与改进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我校近几年参加了全国的重点课题小学学科活动导学的研究和实验。在教学中如何把活动导学和课本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可能质疑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小草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平凡”,可是小草能顶住巨石,钻出稚嫩的绿芽。蚂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渺小”,可是却被科学家认为是世界级的大力士。森林里,毒蘑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艳丽,可是它内藏居悔,误食就没命了;“路啊路,飘满红罂粟”,罂粟是何等的艳美,但它却是鸦片的前身,“孰知罂粟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沙漠中,海市蜃楼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么美,让人产生无限希望,到头来却是虚幻一场。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一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则是着力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中央教科所王喆研究员认为:努力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地实施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吴凤清 《广西教育》2014,(29):73-74
正一、学情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四年级学生有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和书写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灿烂""照耀""静寂""应接不暇"等词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