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浅谈考试目的的再定位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副校长吴柳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从隋唐至今已历经一千三百多年,考试对学习程度的显示功能、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功能、对教学过程的导向功能使考试在一片批评声中维持至今。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考试似乎成了过街老...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浅析素质教育命题的涵盖力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吴柳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逐渐由局部改革向整体改革迈进,应运而生的便是个性化教育、创造性教育、素质教育等立足于整体改革的教育改革模式的诞生和发展,其中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  相似文献   
3.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种元素构成。广告信息也是一种符号,也是一个表达(能指)和一个内容(所指)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墨西哥甘地书店购物袋每年围绕不同主题设计出不同图案及广告语,是该书店用以宣传的手段和特色之一。文章希望通过对甘地书店购物袋设计文本的描述性分析和符号视角的解读,透视书店购物袋设计文本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内涵。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传播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一系列高度整合的传播渠道进行的,旨在对内贯彻执行政策与对外塑造政府形象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央苏区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是新中国成立的摇篮之一。因此,从传播学的视野来考察和反思中央苏区政府信息传播活动,这无疑能够为我们今天在奔向小康社会背景下,建设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更加健全和新闻发布制度更加高效的电子化政府和信息化社会提供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小学语文训练的隐性效应是相对于显性效应而言的,意指在训练的表层效果和主要效果掩盖之下的潜在性效果。笔者曾听某教师执教《小猴子下山》,教者着力于多向思维训练,从价值观念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三次“扔”而再寻它物的行为的正确性,结论是前两次“扔”必要性不大,而最后一次“扔了西瓜追小兔”是正确的。且不评价该  相似文献   
6.
中等师范学生文化素质和谐发展的实验和思考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副校长吴柳我校本项实验将中师学生文化素质的要素介定为一般文化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个性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确定了各要素的质量标准,同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设计实施了优化各个要素的行动策略:高...  相似文献   
7.
锦灯笼为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干燥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红色或橙红色时采收。迄今为止已从锦灯笼中分离鉴别出189种化合物,包括酸浆苦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萜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锦灯笼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对锦灯笼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锦灯笼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柳 《新闻前哨》2009,(7):85-86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个性化时代。电视屏幕作为一个传播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往往是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表达,让观众获取价值信息.看到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可以说.主持人是连接电视与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屏幕上的主持人都是端庄严谨有余,而个性风格不足。从这一点来说.中西方国家则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浅谈考试目的的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浅谈考试目的的再定位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吴柳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从隋唐至今已经1300多年了。考试尽管一直受到批评,但它对学习程度的显示功能、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功能、对教学过程的导向功能,以及它的权威作用却在日益增强。这种现象说明,考试...  相似文献   
10.
走近袁隆平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生活道路上,他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研;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为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世界上贫穷地区摆脱饥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