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其中晚期经学思想应对古今中西之争,并为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付诸努力.观照廖平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其新经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南怀瑾以经史合参、三教互释、经验实证的方法诠释《论语》,认为《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为政”中要注重自身学养,君子要始终秉持人文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现实服务,君子应当坚持义利统一,建德立功。尽管《论语别裁》也引发了一些批评,但瑕不掩瑜,南怀瑾的《论语》诠释和孔子思想阐发,对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实现"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做好文化传统传承和当代学术建设两翼。"通三统"是文化传承的根源性途径,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以民主政治观念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需要传承的三大主要文化,其它各种文化传统亦应予以崇敬和继承;独立性是学术发明的根本基石,可通过多元化、民间化和制度化予以保障;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学术建设的必由之路,任何民族都需要建立文化主体性才能获得文化认同,民族国家才能得以凝聚和发展。实现学术中国化,需要政府、民间和学者三方作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王闿运入蜀主掌尊经书院,不仅是王、廖师生之间的学术互动,也是近代湘学和蜀学的风云际会。王闿运对廖平的影响是在开拓视野、学术转型和治学方法上,而廖平对王闿运虽然不无影响,却是很微弱的。廖平虽然受王闿运影响较大,但从深层学术思想上看,是和王闿运大异其趣的。这是容易为人忽略的地方,明此方可公允地看待这一段湘蜀学术佳话,也能因此更好地了解廖平学术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自古以来圣贤体用不二、道器不离、彻上彻下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修心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廖平经学分期历来以“六变”说为准,这与后人所持之廖平早期经学有较高价值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古怪不足道这一刻板印象有关。若以廖平一生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为背景重新看待其中晚年经学思想发现:廖平经学是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新经学分期新说基于廖平经学研究态度、首尾一贯的尊孔尊经宗旨和三期层层推进的逻辑联系三方面理据论析分期新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廖平新经学本来面目,以便同情了解和平情评估其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做好文化传统传承和当代学术建设两翼.“通三统”是文化传承的根源性途径,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以民主政治观念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需要传承的三大主要文化,其它各种文化传统亦应予以崇敬和继承;独立性是学术发明的根本基石,可通过多元化、民间化和制度化予以保障;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学术建设的必由之路,任何民族都需要建立文化主体性才能获得文化认同,民族国家才能得以凝聚和发展.实现学术中国化,需要政府、民间和学者三方作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