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在教育游戏中一系列的社会性知识被建构.将社会性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成六类知识建构行为: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回应、问题深化、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分析每个行为特点,并说明何种知识建构行为是有效的.以“学习村庄”平台作为网络教育游戏的个案进行分析,辅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由于疫情原因,很多课程由线下搬到了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常态。对于一些计算机实践操作类的课程如何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任务。围绕UI界面设计课程,对其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及实践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希望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的内容是指对分化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过的课程内容以及原初就没有分化的课程内容。由于综合课程是“去边界”甚至“无边界”的课程模式,因此,其内容同样是“去边界”或“无边界”的,这就意味着综合课程的内容其实是包罗万象的,也意味着那些未分化和被整合过的内容都可以被包容进综合课程的内容范畴中。综合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多种,其中较普遍的就是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主题是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主题是指不同内容共同指向的核心问题。以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意即选取和确定一个主…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表现为职业选择倾向、反思意识、反思行为三个维度。教育实习中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存在职业选择多元化、教学反思意识不明显、教学反思行为不高、反思形式和内容较传统等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当规范教育实习体系,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提供平台;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水平;创设教学反思的氛围,增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完善课程体系,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反思技能和技巧等,以此增强职前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基础是一般师范学院学生培养方案中通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本文阐述了现代师范生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实训"项目教学,介绍其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外活动能带给他们放松和娱乐的机会。学生经常把这些活动只看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然而,更深层次的隐性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得到普及。这就是,研究表明参与艺术教育和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良好公民品质和显著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一、新型师生关系之一:倾听作为教师,你曾侧过耳朵,倾听过学生的“声音”吗?也许你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出色的“讲解者”,但你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倾听者”。在你那些温顺的“听众”(学生)中,蕴含着他们无数的“声音”,而且这“声音”等待着你的“倾听”。学生不仅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声音”,也有期待被“倾听”的渴望。然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却造就了一批“失聪”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声音”充耳不闻,从而失去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时机;而学生也只能是一批“失语”的听众而已。教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边缘走向参与.而对于课程资源而言,教师是最直接的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学生、教师自身以及校本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等途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综合课程的内容是指对分化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过的课程内容以及原初就没有分化的课程内容。由于综合课程是“去边界”甚至“无边界”的课程模式,因此,其内容同样是“去边界”或“无边界”的,这就意味着综合课程的内容其实是包罗万象的,也意味着那些未分化和被整合过的内容都可以被包容进综合课程的内容范畴中。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0.
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的存在必须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前提,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强大的资源系统,失去这个资源系统,课程也将失去活力。因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势必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因为课程资源毕竟不是课程本身,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得课程要素进入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