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与自律论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影响下诞生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化促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古时期有宫廷“瞽”者乐官,后世有“觅食”说唱于世的民间瞽目艺人。本文通过文献的对比分析,考述其历史渊源及流变轨迹,同时也旨在揭示这一特殊群体曾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一个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欣赏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淘金者,引导学生感受美;我们要善做"美"的守望者,引导学生理解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拓荒者,引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阐释了四股弦戏曲的起源、南府派的确立及兴衰,并侧重分析了南府派四股弦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 人们普遍认为印象主义音乐应该是从德彪西开始的。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家们,受“印象主义”绘画在艺术观念上的影响,多以绘画、自然景物、象征主义诗歌为题材,表现感觉世界的主观印象。与印象派画家对光和色的理解一样,印象派音乐家用音色、音响来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的变化,形成了印象主义独特的音乐风格。 然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严格地讲并不是从德彪西开始的,只不过德彪西的时代使其走向了繁荣。从音乐表  相似文献   
6.
同宗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长期传播的结果。在传播过程中每种同宗民歌虽然保留着原民歌“母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但由于传播中的“模糊性”和“易变性”因素,使每种同宗民歌又都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阐述了同宗民歌的含义,种类划分,演变形式及其调式、旋法、润腔等特征对地域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与自律论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影响下诞生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叉化促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针对视唱练耳教学整个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初学者的角度,以视唱练耳中基本的节拍、节奏、音高,常规的变化音,读谱为内容,阐述个人在基础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并强调“循序渐进性“,要求根据客观实际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逐渐培养学生视听技能,从而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