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东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世为名族”,“惟裴之卿世服大僚”(康熙五年修《裴氏世谱》,翟风翥《序》引韩愈、柳杂元语)。裴氏家族自东汉以来,历魏、晋、十六国、南北朝,以至隋、唐,是最盛之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在唐代就有: 宰相十七人:西眷有寂、矩;洗马有谈、炎;南来吴有耀卿、行本、坦;中眷有光庭、遵庆、枢、贽;东眷有居道、休、澈、咱、晃、度。”  相似文献   
2.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明河津平原村(今平原村属山西万荣县)人。明永乐辛丑(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广东道检察御史,山东提学签事,大理寺左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天顺元年(1457),六十九岁时告老还乡,在河汾设教,至天顺八年(1464)卒。殁后赠礼部尚书。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二书于明万历时由候鹤龄分类合编为《读书全录类编》(以  相似文献   
3.
薛瑄学术思想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山西省哲学研究会,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运城师专,运城地区教育学院,运城教育学会,运城地区老年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薛瑄学术思想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日到二十三日在运城市举行。与会的研究薛瑄的专家、教授等五十余人,提交的大会论文四十余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代表普遍感到满意,特将大会情况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思想家柳宗元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中道”,他说:“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柳宗东全集》卷三《时令论》下,以下引《柳河东全集》只注卷数和篇名)“当世者,大中之道也.”(卷三《断刑论》  相似文献   
5.
傅山与薛瑄     
在山西省万荣县平原村(原属河津县)薛夫子(薛瑄)祠堂,有傅山亲笔手书对联一付: 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 又傅山《霜红龛集》卷二十七《杂记》有一段说: 近代薛文清《语录》最好,若能领略得一句两句,便不是从前不痛不痒人矣。 从上面一付对联和这段《杂记》看来,傅山对薛瑄(薛文清)推崇备至了。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是反理学的。著有《霜红龛集》。  相似文献   
6.
薛瑄,明代前期重要思想家,“河东学派”首领。其生年与卒时年龄说法有三:1.中华书局《明史·薛瑄传》说:“天顺八年(1464)六月卒,年七十有二。”其生年未说,如以上说推之,应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2.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大纲·序论》附《哲人生卒年简表》说:“薛瑄:(生年)明太祖洪武二五(1392),(卒年)英宗天顺八(1464)。”享年多少,未说,依此计算,应为享年七十三岁。3.明杨鹤编《薛文清公年谱》载:“明洪武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7.
《辞海》“杨贵妃”条下说:“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小字玉环。……”(见新《辞海》1260面)关于杨氏籍贯,我认为《辞海》说对了一半,说错了一半。 杨贵妃确系山西芮城县西部,即唐时永乐县人。据清乾隆时编修的《蒲州府志·古迹》载:“杨妃村:在雷首山下(雷首山在今永济县南,芮城县西部,即中条山西端)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无琰家于蒲州之独头村,贵妃生其间。及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正唐村也。”唐永乐县,即今芮城县西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0年)撤永乐县,并入河东县(见《宋书·地理志》)即今永济县。永乐县并入河东县后,为河东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法上的一些论述和实践,对我们今天还有有益的作用。就说关于知识和智力的传授、培养与发展,孔子也较全面而又辩证地作了论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罔”,诬罔或迷惑。埋头故纸堆,痴呆又昏沉,大海航迷雾,磁针辨南北。读而不思,犹如迷雾航行而无磁  相似文献   
9.
薛瑄是明代前期理学家,黄宗羲说他“悃愊无华,谨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卷七)全祖望批评黄宗羲这一结论是出于“门户之见”。(《鲒琦亭集。答诸生问南雷学术帖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宗羲生于姚江,欲抑王(守仁)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于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辞,于王之徒,外示排挤而中存调護”。(卷五十八)黄宗羲轻轻一笔,把薛瑄作了无研究价值的盖棺论定。因之翻阅近代各哲学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到过薛瑄的名字,间或有之,也简单几笔,只作为朱学维护者而已。“明  相似文献   
10.
魏文候师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贤臣,改革变法,国以富强,为战国之最。武侯末年以至惠王、农工、昭王、安王,弃人才,废改革,吴起去而失西河;驱商鞅资敌,秦变法而日强,魏日弱;刑孙膑而马陵惨败;范睢亡泰,泰改连横力“远交近攻”而成帝业;最后信陵君以和弱之魏连胜强泰,魏疑不用。驱贤才而资敌,处转变时期而不改革,“岂不悲哉”,“不以悖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