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实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一种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集规范性、灵活性和平衡性于一体的学分设置体系。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是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教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设计并实施良好的表现性评价能力与课程和教学统整,并能为教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因为它能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现在哪里”“离目标还有多远”.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等。在课堂中实施表现性评价,,要让学生理解目标和评分规则,要让学生全面参与表现性评价。更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提供及时的、持续的和有效的描述性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专业以及良好教师形象的不同理解,决定着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的不同选择。将教师定位为“反思性实践者”,就意味着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需要一种能检测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评价范式——基于表现的评价。基于表现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所遵循的理念包括检测全面而整体的素养、引发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档案袋评价法、微格教学评价法、课堂观察评价法、开放性试题与小论文是基于表现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的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前者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后者指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广大地区、学校也纷纷开展了该门课程。但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其中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成为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课堂观察20问答——何为课堂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为课堂观察?(周文叶、何珊云)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沈毅、林荣凑)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标准的质量,共同核心标准研制组规定了一系列标准设置准则,其中要求标准必须是清晰的,被大众容易理解的;标准是精准的,且提供充分的细节呈现期望表现的水平;标准所描述的学生成就应当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并且用于开发更宽泛的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9.
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陛、非连续性和社会性,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理念层面。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什么”和“为什么”已经有过较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非常清楚。当前,最关键也是最迫切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已有的或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实践倾向于关注各种外部力量、外部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结果,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