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伟大的诗人,而各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时代文化的特色。苏诗离不开宋代文化的哺育,苏诗又处处反映出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宋代书籍印本之传播为诗人吸收前代及当代文化成果提供较前代方便之条件;二、北宋徽宗以前在思想界儒释道互相渗透及融合,反映在诗篇中三者兼收并蓄之现象;三、书画艺术之发达;四、各地民俗文化与苏诗之关系;五、茶文化。结论认为研究宋代文化史不可不重视苏诗。  相似文献   
2.
发挥文化优势,提高旅游品位──略论苏州开展唐宋诗词意境游周本淳山水景物,历史遗迹,乃至风土人情,名优上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开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但是如果旅游业只凭这种自在的优势,不能提高品位,那么旅客一游便了,不思再来.如何使未来者想来,已来...  相似文献   
3.
丁福保继何文焕《历代诗活》之后,辑印了《历代诗话续编》,1916年上海医学书局排印发行。至今已将七十年,一般中等城市要找一部《续编》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小城镇了。中华书局继排印《历代诗话》之后,又校点印行了《续编》。不但加了新式标点,而且书后还附了四角号码的《人名索引》,对这部书的普及和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作为经常翻阅这类书籍的教学研究工作者,我首先得感谢书局的编辑和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由情感而产生的。陆机《文赋》说“涛缘情而绮靡”;诗词又是和理性分不开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序》)。古人诗与乐分不开,谈音乐的理论也完全通于诗歌。《礼记·乐记》说: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史》指疵周本淳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阴法鲁、许树安两先生主编由30多位专家学者分工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为这门课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采用为教材,选讲了若干章节,深受其益.书因为出自众手,水平难免参差。在教学中发...  相似文献   
6.
读校随感录     
古人有言,书经三写,乌焉成马。校书如扫落叶,如拂几尘,可见疵误之难免。稷下有谚曰:“学识何如观点书。”古人所谓点书,指校其误字、正其音读及断其句读而已。今日校点古籍,为方便初学,率加新式标点等对阅读者使用愈便,对校点者要求愈高。稍有疏忽,动成谬误。近年既多涉猎此类标点本古书,教学之余,又复从事若干校点工作。个中甘苦,略有会心。随笔札录,名之曰读校随感录,以就正于同好。然以偏处乡隅,难逢善本,就事论事,未能多方覆按,读者谅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容斋诗话》与《容斋五笔》逐条核对论定《容斋诗话》决非洪迈自编,编辑者并非依《五笔》次序“掇其论诗之语”,而屡经变动补充,因此无法寻其规律。《容斋诗话》对诗歌评论之见解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凡礼先生所辑《宋诗纪事续补》,继厉鹗、陆心源诸家之后,网罗遗失,从二百五十五部著作中,搜集厉、陆二人所辑之外的诗人诗作,成书30卷,作为《全宋诗研究资料丛刊》之一公之于世。这对宋诗的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有关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有的书评作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工作需要,阅读一过,觉得值得商榷之处也还存在,因此不揣固陋,随文刺举以就正于孔先生。孔先生所举各书,寒斋插架,多付缺如,故未敢对全书作综合评论,仅就个人记忆所及举例(文字,标点概付缺如),以期能使此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七七届高校公开招生,我参加阅卷工作时写了这样一旧首诗,完全是实录。抗日时期,我读浙大,专攻诗古文辞。当时潘伯鹰先生在重庆《时事新报》上办《饮河集》,专发表旧体诗。海内名宿如汪辟疆、沈尹默、章行严诸先生诗作多载其中,我以“蹇斋”笔名,厕身其间。当时的“壮心”是想以诗名家,大学毕业时有《太学稿》一卷。解放以后,我先后担任南京市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室副主任,我又出席了全国第一次语文教学会议,还参加文学课本修订的小会。从事业出发,我想  相似文献   
10.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罗隐这首《铜雀台》诗是人所习知的。这三四两句对魏武的《遗令》颇有微辞。《遗令》是这样的: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