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秀苗 《科教文汇》2007,(5S):179-179,182
言语行为是研究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比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中介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称呼、称赞、拒绝、感谢、埋怨、建议、不同意”等言语行为做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言语行为表达方式、雩用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言语行为表达形式、语用意义的异同,以及引起语用意义差异的文化误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J顿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已经”和“曾经”的不同趋向,来说明它们在句子表达中的语法意义,从而使时间概念更加明确,意义阐释更加清晰,并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壮剧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应当"走出去"为扩大中文文化在世界影响作出贡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壮剧英译实践中,译者必须采用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壮剧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壮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同时,考虑到英语国家读者对壮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可通过归化翻译对壮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在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情感因素及其专业发展意识五个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有效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以期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谈组块理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苗 《教育与职业》2007,(12):141-142
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只有7±2个单位,这个单位叫做组块.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神奇数字7±2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组织,使学生成功地对学习材料实现组块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秀苗 《考试周刊》2007,(11):26-28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因而外来词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汉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汉语的特点,才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汉语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不断地吸收异族、异国的语言并不断地汉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教授方法、教学手段、课程内容体系、评估手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更新教学理念,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并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视阈下百色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建设及其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实践证明经过六年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英语竞赛获奖成绩显著,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的同时,精英教育同样不容忽视,以心智和人格为核心的高标准教育是现代精英教育的基本特征.精英化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好奇性的、反思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思想家和实践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作出杰出奉献性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习得"理论———监察模式,其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是其核心部分。其基本内涵是:"语言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