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以智的《通雅》已广泛运用“考古”、“审音”的方法研究古音。考古包括考析古书异、历代反切、声训、方言、韵脚字、金石古异体、谐声字等,审音包括审辨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元音的舌位前后高低与唇形圆展等。  相似文献   
2.
《南通方言疏证》为孙锦标著述四种之一,计四卷五十类,大致以“人事”、“自然”、“生物”为序;释义主要针对《光绪通州志·方言》辨正、溯源、订补;注音包括直音、读若、反切三类;引证广泛,例证丰富;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史料价值,在南通方言史研究方面有语料价值,在语词归类、本字考订、音理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瑕疵。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继承前人的语言发展观,建立起初步的历史语言学理论,重视古今方域语言的共时差异研究与历时音变的分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进行了语音断代。  相似文献   
4.
孙莹  周远富 《兰台世界》2016,(6):152-153
《乐曲》为《通雅》第二十九卷,本文对其中一条加以补正。指出是否上弦索是就南北曲的旋律特点而言的,实际两者皆可入,使用频率不同而已;"北无入声"确实"不始于元时",在戏曲中的体现不晚于金代,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北宋年间就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焦疏有而赵注无之20余例。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体现了宗汉之说的汉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论叙了修辞学的一些问题,这里谈一下该书关于修辞理论问题的几点论述。本文谨就马氏所述谈一些粗浅认识。一、修辞的范围及其内部层次《文心雕龙·章句》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庇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这就说明了传统修辞学的对象:字(词)、句、章、篇的关系。马建忠在《文通序》中论及“夫知所以断句读,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时,直接引用了上述《文心雕龙·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孟子章句》中的个词“於”“于”的句法条件及功能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孟子章句》一书中“于”的语法功能为“於”所全部涵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于”、“於”相关的词语的词性、用法及演变。  相似文献   
8.
《说文·叙》:“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段注:“郡国所得秦以上鼎彝,其铭即三代古文,如《汉书·郊祀志》:上有故铜器,问李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又美阳得鼎,献之有司,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张敞按鼎铭勒而上议.凡若此者,亦皆壁中经之类也.”王筠《句读》:  相似文献   
9.
张悦  周远富 《兰台世界》2016,(20):72-74
方以智的《通雅》中关于面食"馄饨"的称法众多,每一种称法均有其历史由来,各别称之间亦存在隐含的音义关联。馄饨的古称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有所影响,且在各大方言中亦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10.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接推求古音,以期"一变而至于道",而忽略了《切韵》系韵书在记录古今音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