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2.
正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一类重要模型题。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那么物体在圆轨道上运动的终结位置在哪?终结位置处的速度有何特点?到达终结位置处之后,物体接着又将做何种运动?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处理上难度较大或在理  相似文献   
3.
唐伯景 《物理教师》2012,(12):47-48
在物理教学中,常会有这样一类问题,某运动物体,其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在时刻变化.求运动过程中,该物体速度的最值大小和方向.对于这样一类问题的处理,学生普遍反映困难较大.其实要是掌握了这类问题内  相似文献   
4.
唐伯景 《中学物理》2012,(11):63-63
笔者在处理教辅资料《创新设计》上一道圆周运动的题目时,发现该题的答案存在争议.到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很多的试卷、练习上都有该题,看得出有必要将该题拿出来分析一下,以免该题误导更多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1.标量的符号表示的含义 (1)表示性质 电荷量:其正负表示电性.  相似文献   
6.
问题情境下合作学习式物理课堂教学建构的流程可概括为:课前导学,提出问题;学生预习,思考质疑;教师批阅,重设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归纳总结,评价激励.实践研究旨在体现:问题情境的设计;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评价机制的建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唐伯景 《物理教学》2012,(10):49+59
下面的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常见的题目,都可谓是中学物理中的经典题目,也常被命题人稍作改变,出现在各类考试中,但细加分析,发现很有问题。[原题1]如图1所示,细绳的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细绳的另一端穿过光滑小孔。在拉力F的作用下,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今将拉力的大小缓慢地增大到4F,使小球仍在  相似文献   
8.
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以及动量是处理力学问题的三条基本途径,其中功能关系的应用最为广泛.功能关系从本质上包含两层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是做功本领强弱的标志.从功能关系出发,可以推导出机械能的三种形式能量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与一般形式、操作流程及策略等。在关于分组和评价机制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尝试采用了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组合上,采用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较教师指定的分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若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问的夹角小于90°,则物体的速度增加;若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大于90°,则物体的速度减小;若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连续变化,当两者角度增到或减到90°时,是速度持续变大或持续减小的最后位置,即在该位置速度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