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彩红 《内江科技》2011,32(3):145-145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推进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然而,在这个网络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近年来,各类案件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犯罪,为此,本文提出一些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策,以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2.
唐彩红 《今传媒》2010,(8):12-1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成为媒体吸引眼球的经常性策略,常见的有:记者(主持人)进社区、观众互动见面会、观众建议征集会、电话(短信)评点以及大型的观众节等。这些活动帮助媒体在短时间内聚集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应当真实是全世界新闻界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中西方都出现了新闻失实的现象。中西方新闻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因而遏制与防治新闻失实的措施亦有同有异。因此,要正确对待新闻失实现象,借鉴西方新闻界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实情的抑制新闻失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唐彩红  朱百学 《内江科技》2009,30(6):179-179
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唐彩红 《青年记者》2017,(32):72-73
美国学者赖特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指出,媒体具有社会化功能,即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结合体,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启迪心智等方面具有神圣职责和天然优势.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电视荧屏表现亮眼,《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收视率和好评度上双丰收,形成了一批“现象级”的文化类节目.这是电视媒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媒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6.
报纸周刊现状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报纸向“厚报时代”迈进,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具有较强生命活力的报纸版面形式——报纸周刊。由于它是近几年才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引起起业内外人士注意的,目前新闻界对其定义尚没有形成统一共识。通过考察其外在表现形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笔者认为,报纸周刊是指报纸上每周固定日期出版  相似文献   
7.
现场感,是电视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和魅力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越来越多的记者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采用现场出镜的手法,通过记者在现场的出镜解说带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进入新闻现场,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记者出镜时,除了使用语言文字描述信息之外,出镜者的体语、手持物件、现场环境、声音背景等非语言符号也对电视新闻的构成和传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可  相似文献   
8.
在记者出镜时,除了使用语言文字描述信息之外,出镜者的体语、手持物件、现场环境、声音背景等非语言符号也对电视新闻的构成和传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可看性和标识性,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出镜记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观众主要通过图像和声音的接收,完成对信息的认知。然而,在电视新闻中,一些抽象的报道主题如经济形势、数据统计、人物关系、自然灾害等,通过既有的镜头语言很难让观众获得直观的认识。可视化,给电视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新闻叙事方式,让枯燥、抽象的概念以形象、活泼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增加了电视新闻的趣味性和传播力。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呈几何级增长的数据总量和更加开放的数据平台,以及更加互动和多样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给电视新闻中的可视化展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