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奚娟 《语文知识》2000,(10):20-21
当我们观赏书法和绘画作品时,总会看到一枚或几枚印章。印在题款处的是作者的姓名章,还有些散见于作品首尾的印章则是闲章。闲章内容丰富,哲理深邃,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一枚形神义俱佳的闲章十分得体地点缀在书画作品之上,清新雅致,意趣横生,悦人目,启人智,妙不可言。我国许多学者和名人都有其闲章。有趣的是,他们对闲章用语的选择很是讲究。可以说,闲  相似文献   
2.
蔡锷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护国运动主将。1882年冬,当蔡锷呱呱坠地在湖南省宝庆县城东一户贫寒农家时,全家靠父亲当私塾教师的菲薄收入维持生计。6岁那年,父亲把蔡锷带到私塾亲自授课。三四年间,蔡锷就将父亲指定的书读了个通透,并练就了过硬的巧作对联的本领。有一次,蔡锷去一家店铺买作文格纸。店主见这位小顾客  相似文献   
3.
汉语特别讲究词语的组合次序。词序的巧妙变化,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语言艺术。古往今来,一些人巧用语序而为后人津津乐道。1853年5月,湘军首领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大败。幕僚在给朝廷的告急文书中写道:“臣屡战屡败”。曾国藩看了极为不满,亲自将其改成“臣屡败屡战”。这样一来,常败将军俨然成了不屈的勇士。1904年,慈禧大办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诗的王国,历史上才思敏捷的诗人经常即席赋诗。其中有些诗前几句为常言拙语,看似“败笔”,收笔处却异峰突起,别开生面,终使“败笔”生辉。有人把这种诗称为“逆挽诗”。下面介绍几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年,曹操仿《孙子兵法》作《孟德新书》13篇。益州别驾张松带着西川地图来见曹操。谋士杨修为了显示曹操才能,拿出《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博闻强记,看书过目不忘。为了反难杨修,他故意说:“此书是战国无名氏所作,吾蜀三尺小童亦能谙诵,何谓新书?”说完即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感叹地说:“莫非古人与吾暗合欤?”随即烧了《孟德新书》。  相似文献   
6.
7.
鲁迅先生很爱剪报。先生逝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剪报册。册子里的剪报粘贴得整整齐齐,每页上还有他亲笔所录的报名和出版日期。内容全是他1928年到1933年间从上海的《申报》、《新闻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语言非常丰富,往往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就迥然不同。因此,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在写作时特别注重文字的推敲。同时,他们对别人的意见也很看重,哪怕只有点滴的修改,也尊称为“一字师”。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颔联二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向当时的名诗人郑谷请教。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并说明修改的理由:“数枝开”好像已经花满枝头,如何称得上“早梅”?而“一枝开”则是众花未放,独开一枝,方见其“早”。齐己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后  相似文献   
9.
序文拾趣     
超短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这部书的序文只有一句话:“居士退汝阳而集,以资闲读也。”仅12个字。欧阳修作文以简洁明快、惜墨如金著称,一句“环滁皆山也”令世人叹为观止,品味至今。12字的奇序也算是这位文坛巨匠写作风格的绝妙注脚吧。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观赏书法和绘画作品时,总会看到一枚或几枚印章。印在题款处的是作者姓名章,还有些散见于作品首尾的印章则是闲章。闲章曾被称作“中国画中的押留印”。我国许多学者和名人都有其闲章。有趣的是,他们对闲章用语的选择很是讲究。可以说,闲章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了使用者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郑板桥是人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用于书画上的闲章很多,如“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等等,但尤以“七品官耳”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