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稽”兼及“稽首”姚炳祺稽字从禾从尤会意,旨为声符,其主要义项为稽考、稽留而以稽考为本义。禾字甲骨文、金文均未见,小篆作,象树木成长时上碍于物而曲头不能向上(《说文》:“禾,木之曲头,止不上也”)。禾字与禾苗之禾音义迥别,禾字小篆作,上左弯,象禾穗...  相似文献   
2.
(一) “礼”(禮)字的本义为事神致福之礼器。早期值作“豊”或“豐”。古“豊”、“豐”不分。甲骨文作(?)(粹540)、豐(甲2744)。王国维曰:“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故《说文》曰:‘豊,行礼之器’,其说古矣”。(《观堂集林》6卷14页)。金文形体与甲文亦基本相同。容庚师曰:“金文醴之偏旁,形与豐同,豐  相似文献   
3.
“得”字的初形作(?)(导),本义为“取”。在甲、金文中有两形:一为从又持贝;一为从得声。按理形旁不同字义也会有别,但在甲、金文中偏旁增彳或省彳,一般认为“无别”。故得、(?)在古文字中被视为一字。汉、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得、(?)为同体,此后石经亦因之,传世经传亦皆用“得”而未见“(?)”,于是“得”行而“(?)”废,在实际使用中“得”、“(?)”合为一字。惟许慎《说文解字》分得、(?)为二字: 彳部“得,行有所得也。从彳(?)声。(?),古文省彳”。见部“(?),取也。从见从寸,寸度之亦取也”。  相似文献   
4.
汉时于文字训诂崇尚声训,《说文》虽是以据形析义为主,但若所训与重要史实、典制、礼俗、风尚有密切关联者,亦多辅之以声训,以揭示形析义训难以深达的文化底蕴。再者经典多通假用字,不明声训则难以达诂,故亦兼之以声训,以区别所训之字的本义、通假义和古今义。鉴于此,本文以“shu、爻、葬、豰、娭、pu、嗞、粗、死、差”十字例释之。  相似文献   
5.
《说文》:",陈乐立而上见也,从中从豆"。"鼓,击鼓也,从支从亦声"。"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支象其手击之也。《周礼》:'六鼓:雷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鼓、鼓、晋鼓皆两面'。籀文鼓从古声。"此、鼓、鼓三篆于古本为一字。其本字为,象形,名词。孳乳为鼓,从支从,会意,动词。甲、金文中、鼓通用,动名不分。《说文》分之为三字,是否重复累赘?所训是否合理?有无可取之处?兹辨析如下:鼓字商代铜器铭文作(鼓蝉),甲骨文作(乙6111,一期),(甲2288,三期),(甲1164,三期),(佚106,…  相似文献   
6.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其所兼之义,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メ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7.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其所兼之义,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ㄨ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说文》心部训为“忧也”之字辨姚炳祺忧愁之忧,含义蕴藉,内容复杂,《说文》心部训为“忧也”或“忧貌”之字有二十六个之多,统言之皆为“忧”,析言之则有别,或曰“微别”。从这些“微别”中可以领略到“忧”义内涵之丰富多采,及其表达方式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亦可...  相似文献   
9.
情感与理智,内涵复杂,因人而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须注意调节二者之问的关系.尽可能用科学的理智来维系和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使情感与理智能达至既合情又合理的互融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