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课程资源研究的现有成果在指导课改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针对当前课程资源实践对理论的诉求,课程资源研究的渐进性路径在于: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范围,审视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生命伦理与生活生成观,分析与研究课程资源开发评价,探讨基于学科发展与特色的资源整合、共享、利用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姜红洲 《成才之路》2009,(35):86-86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其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再以冷静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环节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细细想之,现在的新课堂存在着好多困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已是大势所趋。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我则认为":生成"总在"预设"后。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即"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