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堂上,我把一个学生制作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用一块小磁铁贴在磁性黑板上,在一位学生动手测量好了它的一个底边长和这个底上的高之后,学生们正在认真地进行面积的计算。我正准备让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时,一阵小风吹过课堂,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小磁铁为中心转动了90°,教室里面的学生立刻燥动起来。有的学生说:“老师,平行四边形纸片动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这样不能算它的面积了。”马上有学生说:“老师,能的,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面积。”又有学生补充道:“对的,掉下来的这个边…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3.
下面是一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实录。案例的学习材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1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圆柱体高的概念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底面之间距离”这一数学概念,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教师在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体实物的同时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画好的圆柱体,两个底面在闪动。然后,在两个底面周长之间划出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直线。教师画外音:“这是圆柱体的高。摸一下自己手中的圆柱体。找到高了吗?”学生们回答“找到了”,手里模仿着屏幕上的演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阅读体验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在丰富的阅读体验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再通过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一、体会:旧知转新知案例一:整十数除法的口算课堂教学片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4个口算式题:4÷2、6÷3、8÷4、9÷3,让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口算,前面4个学生都很自然地说出了算式的结果。到了第5个学生时,教师还是让他站起来说,他就很奇怪地问:“你让我说什么啊?”教师说:“请…  相似文献   
6.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在学生学过一步、二步和三步应用题的基础上,研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最难于突破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掌握的技能技巧去解答问题。为此,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中的例题一之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了这道例题的特点,并打算从应用题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沿着题目的条件所给出的路线去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案例1: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顶点和面的特征以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拼搭。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认识长方体棱的特征。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拼搭一个长方体(学具中有三种颜色不同的小棒,每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一样,还有可连接小棒的接头)。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回答会作出不同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课堂交流形式,不同的评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在学生学过一步、二步和三步应用题的基础上,研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最难于突破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掌握的技能技巧去解答问题。为此,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中的例题一之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了这道例题的特点,并打算从应用题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沿着题目的条件所给出的路线去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和学认字学算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的脑中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潜能。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如果不去激发它们,让它们表达出来,这些潜能就会退化甚至淹没掉。”这是朱小蔓老师在回答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采访时讲到的。这使我们认识到:正视孩子道德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孩子都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