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辨听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差异情况,采用2×4实验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系统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测试,调查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识别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索助听器补偿效果对听障儿童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模式助听受到对侧配戴助听器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在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的识别均优于电模式,其中对声母和扬扬格词影响显著,对韵母和声调影响不显著;(2)电声双模式助听可以改善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在助听器各听力补偿效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了人工耳蜗儿童(CI)与助听器儿童(HA)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SNR=10,5,0),对不同难度材料(双音节词和短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建听阈与补偿听阈相似时,人工耳蜗儿童与助听器儿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差异不显著;(2)两类儿童对词语和短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差异显著;(3)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两类儿童的择性听取能力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若助听器能补偿到最适宜水平,则没有必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0-7岁六类残疾儿童普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底对深圳市 0 - 7岁残疾儿童进行了普查。应查 7772 7人 ,实查 770 15人 ,普查率 99.2 %。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共查出六类残疾 398人 ,现残率为 8.4 8‰。其中智力残疾及言语残疾最高 ,现残率为 3.33‰ ,视力残疾最低 ,现残率 0 .37‰。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水平如何,不仅反映其思想素质、知识基础、各种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看出教师语文教学的效果怎样。近些年来,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大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同志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结出很多  相似文献   
5.
"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基于国内外特殊教育、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康复工作的现状,构建了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该康复体系强调"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该康复体系的内容由听觉功能、言语功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心理与行为、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七个功能模块所组成。该体系的建构对于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提升我国特殊学校儿童的康复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韵母对声母音位对识别的影响,分析听障儿童的错误特征,为教育干预提供启示.本研究主要由三个2×2×4混合实验设计组成,被试间变量为组别和性别,因变量为p/t、p/k、t/k音位对识别的正确率.结果发现:(1)健听儿童送气塞音音位对识别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听障儿童;(2)在送气塞音识别上性别差异不明显;(3)两组儿童在不同的韵母识别正确率上呈现出了大体一致的趋势,从易到难依次是后鼻韵母、复韵母、单韵母和前鼻韵母.研究建议在对听障儿童塞音音位对识别能力进行训练时,建议声韵组合顺序依次为塞音与后鼻韵母组合、塞音与复韵母组合、塞音与单韵母组合、塞音与前鼻韵母组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健听青年人在助听效果模拟和主频特征模拟两种听觉障碍模拟状态下塞音音节的识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助听效果模拟状态下,健听青年人塞音音节的识别率随音频感受范围的扩大而提高,但其识别率远低于理想状态的言语识别率;(2)在250-2000Hz及以上助听效果模拟中,含k的音节识别率显著高于含p和t的音节识别率;(3)在主频特征模拟状态下,健听青年人塞音音节识别率在1000-2000Hz频段最高,2000-3000Hz其次;(4)不同主频特征模拟频段送气塞音间的差异不同;(5)无论是在助听效果模拟还是主频特征模拟状态下,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人工耳蜗儿童、助听器儿童及健听儿童韵母音位及声母音位对比识别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当人工耳蜗组的重建听阈与助听器组的补偿听阈都处于适合及最适水平时,两组儿童音位识别能力在各组音位对比识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人工耳蜗儿童音位对比识别显著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韵母和声母平均值分别落后12.71%和12.85%;(3)助听器儿童音位对比识别显著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韵母和声母分别落后11.54%和11.26%;(4)无论是人工耳蜗儿童还是助听器儿童,前鼻音与后鼻音组韵母音位对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声母音位对都是最难识别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